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中考课外文学名著考查新趋势

来源:   2007-04-02 15:45:32

丁兆存 王桂英

  与往年中考一样,课外文学名著的考查仍然是2006年中考的一大热点。但不同的是,2006年中考不仅考查形式灵活多样,而且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张扬阅读个性

  往年中考对课外文学名著的考查,大都局限于名著的作者、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名称等,以填空为主,题型单一,对名著的品评分析、阅读感悟的考查较少。然而2006年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题型更加新颖,重点让考生展示自己的阅读个性和评价能力,出现了对名著的多元解读现象。如:

  例1:某校初三(8)班同学在阅读完《水浒传》《三国演义》后,开展了一次“识英雄,学英雄,做英雄”主题班会活动。在选择学习对象上,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同学(甲方)选择诸葛亮,而不选宋江;一部分同学(乙方)选择了宋江,而不选诸葛亮;另一部分同学(丙方)则将诸葛亮、宋江都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丁方)则认为宋江、诸葛亮都不值得选。甲方选择诸葛亮的理由是:诸葛亮有运筹帐幄的卓越的军事谋略,同时还有对刘氏王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而宋江道貌岸然,虚情假意,在梁山正在兴盛,腐败的宋王朝束手无策之时,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接受招安,出卖梁山,使众多英雄罹难。

  (1)假如你是乙方、丙方、丁方中的任何一方,请谈谈你的选择理由。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平时的课外名著阅读中,你至喜欢读哪本书?谈谈喜欢读这本书的理由。

  作者及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6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试题)

  析:此题的第一问是考查考生对人物的个性化分析,解答时必须结合前面的提示语,说出的理由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第二问是考查考生的个性化阅读和独特的阅读感悟。理由从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方面谈均可,考生可以选择自己较有把握的一个方面来回答。

  例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请你从中挑选一人,写出他的法名,并客观说明你对他的看法。

  (2006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试题)

  人物法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这类题在以往的中考卷中也出现过,但不同的是,以往考查分析评价作品人物,要求从正面分析解答的多,少要求从反面来回答。该类试题的这一设题变化,便于考生全面地把握小说中的人物灵魂。

  [参考答案]

  例1:示例:(1)乙方:宋江仗义疏财,受到梁山英雄的拥戴。他统领梁山英雄,锄强扶弱,劫富济贫,一身英雄气概。而诸葛亮至终效忠于昏庸无能的刘禅,东征西讨,七次北伐,影响了广大百姓的安宁生活。丙方:诸葛亮、宋江两人都是名著塑造的民族英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诸葛亮的聪明智慧、敬业精神,学习宋江的仗义疏财、侠义精神。丁方:他们是小说塑造的英雄,是虚构的人物,没有实际意义。即使有这样的英雄,也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要学英雄,我们就要学今天的英雄,学身边的英雄。如:任长霞,面对黑恶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贫民百姓,她柔情似水。(2)(作者及书名)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理由:该书以生动的艺术语言刻画了一个身残志坚,献身于共产主义壮丽事业的平凡而伟大的革命者的光辉形象,给人们大的教育和鼓舞。

  例2:示例:孙悟空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喜欢“戴高帽”、好性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等。猪悟能: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事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唐玄奘: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但有时却贤愚不分、好坏不辨。沙悟净: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等,但缺少自己的见解。

  友情提示:从上述例题来看,如今中考卷上的课外文学名著题都不只是背背作者、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就能够应付出来的,而必须认真阅读名著,把名著读活读透,才能获得满意的分数。

  二、落实大语文理念

  综观2006年各地中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题型中大语文理念都得到了落实,名著阅读也不例外。

  例3:活动之初,大家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一:

  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至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往往使经典不再“经典”。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摘自《新京报》)

  材料二:(略)

  (1)结合对上面材料的理解,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_________》的阅读心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撰写阅读心悟进行宣传的形式外,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2006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试题)

  名著阅读受到社会上通俗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是社会一大热点,该题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这一社会热点,具有呼吁广大考生阅读名著原著的现实意义。

  例4:《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请简要回答。

  (2006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试题)

  此题将名著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侧重考查考生的灵活应变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和课本始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这种课内外相互衔接的方式是大语文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

  例5:请写一段话介绍一部文学名著。要求:(1)从《水浒传》《西游记》和《繁星·春水》中任选一部。(2)这段话中必须选用下列词语中的两个。

  备选词语:深入浅出    大气磅礴    清纯自然    直抒胸臆    曲折跌宕    栩栩如生    情真意切    行云流水

  (2006年广东省非课改区中试题)

  让考生介绍名著的中试题并不陌生,但该题与以往的介绍名著的中试题不同的是,要求必须选用所给出的词语答题,因此提高了答题难度。考生只要恰当地使用两个词语造句,介绍符合作品特点即可。

  友情提示:综上所述,2006年的中考课外文学名著试题透露出一个信息,即真正考查名著的时刻来临了。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利用假期、周六、周日等时间把《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文学名著读完,并且要有所收获,做出适当的评价。做好了这一步,应对中考是轻而易举的事。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