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语言”(2)
三、句意理解类
近三年来,除去北京卷外,中考的诗歌鉴赏题一般不直接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但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正确解答题目的前提便是对诗句意思的准确把握。理解句意,除了准确把握词语,还要对诗词中句式的特点有所了解,掌握诗歌中的倒装句和省略句的规律。
由于诗歌内容的凝练性和诗歌语言声律的要求,以及修辞的需要,语序的倒装在诗句中十分常见。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语序应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但这样的表述显然使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大为逊色,很难称得上千古佳句。又如苏轼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多情应笑我”,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
诗词是浓缩的艺术,中国的古典诗词更是如此。诗词的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凡是对表达语意无重大关系的词语都可省去,句与句之间过渡性的说明也可以略去,因而在鉴赏诗词时,要还原诗歌的场景,进行再造想象,要学会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现场练习3
1.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下列诗句中画线句子的语序。
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将下列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补出来。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名句鉴赏类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中名句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诗词名句或以意胜,或以情胜,或以韵胜,或以意象发人之思,或以境界动人之情。然而因为名句鉴赏题的开放性较强,往往没有很具体的要求,考生见到这类题目就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答,该答哪些,不该答哪些,因而常常感到困惑。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错。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认真研读题干中的鉴赏示例和参考答案,结合其他省市近年来的相关试题,可以总结出,名句鉴赏题的答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5个要点:①运用的手法;②抒发的感情;③表达的内容;④特殊结构的作用;⑤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可能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名句鉴赏类试题与炼字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鉴赏句子离不开句中表现力强的词语,体味“炼字”之妙;另外,鉴赏名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全诗,把名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鉴赏;联系全篇的主旨,注意感情的抒发;有些名词,还可能传达出一种哲理,尤其是富有理趣的宋代诗人的作品。
现场练习4
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至今的名词,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赏析“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句。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最新资讯
-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2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3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4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5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6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7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8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9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 10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搜索热点
- 1 关于举办“AI赋能创新人才培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研修班的通知
- 2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3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 4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微课展示活动
- 5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1月)
- 6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0月)
- 7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老师课堂(7月)
- 8 精彩回顾——国家基础教育网络扶贫扶智暨大规模推广双师教学调研会
- 9 双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 10 双师课堂的那些事儿——广西省上林县三里中学双师教学经验分享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