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语言”(2)

来源:   2007-04-23 15:48:24

  三、句意理解类

  近三年来,除去北京卷外,中考的诗歌鉴赏题一般不直接考查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但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正确解答题目的前提便是对诗句意思的准确把握。理解句意,除了准确把握词语,还要对诗词中句式的特点有所了解,掌握诗歌中的倒装句和省略句的规律。

  由于诗歌内容的凝练性和诗歌语言声律的要求,以及修辞的需要,语序的倒装在诗句中十分常见。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语序应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但这样的表述显然使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大为逊色,很难称得上千古佳句。又如苏轼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的“多情应笑我”,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

  诗词是浓缩的艺术,中国的古典诗词更是如此。诗词的语言,是经过提炼浓缩的,凡是对表达语意无重大关系的词语都可省去,句与句之间过渡性的说明也可以略去,因而在鉴赏诗词时,要还原诗歌的场景,进行再造想象,要学会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现场练习3

  1. 根据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下列诗句中画线句子的语序。

  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将下列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补出来。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四、名句鉴赏类

  诗是文学的精华,诗中名句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诗词名句或以意胜,或以情胜,或以韵胜,或以意象发人之思,或以境界动人之情。然而因为名句鉴赏题的开放性较强,往往没有很具体的要求,考生见到这类题目就觉得心里没底,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答,该答哪些,不该答哪些,因而常常感到困惑。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

薛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错。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清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认真研读题干中的鉴赏示例和参考答案,结合其他省市近年来的相关试题,可以总结出,名句鉴赏题的答案通常应该包括以下5个要点:①运用的手法;②抒发的感情;③表达的内容;④特殊结构的作用;⑤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可能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名句鉴赏类试题与炼字类试题的答题思路基本是一致的。鉴赏句子离不开句中表现力强的词语,体味“炼字”之妙;另外,鉴赏名句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结合全诗,把名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鉴赏;联系全篇的主旨,注意感情的抒发;有些名词,还可能传达出一种哲理,尤其是富有理趣的宋代诗人的作品。

  现场练习4

  1.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流传至今的名词,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请简要赏析“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一句。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2][3]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