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黑龙江哈尔滨]语文试题取材要课内外结合

来源:   2007-04-09 09:12:08

  2007年中考是哈尔滨市首届参加新课程试验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第一个中考。哈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领导组织相关业务人员提前编写了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的考试说明。为了给正在紧张备考中的数万考生以权威指导,从今天起,本报特邀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义务教研部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等各学科教研员,陆续结合《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标准,预测2007年中考命题趋势,对考生复习进行指导。

  特邀专家: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 邹兰春

  中考语文试题应该能检测学生的语文水平,但这种检测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和选拔,也应为学校以及教师了解语文教学情况,从而改进平时的语文教学服务。因此,中考语文试题一定要体现正确的导向,有利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哈尔滨市作为课改实验区,2007年中考命题会坚持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中考试题预计将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试题取材坚持课内外结合

  语文学科中考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真实准确地反映考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根据考试效度的原则,凡是与语文本学科水平能力不具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很低的试题,不应该出现在语文试卷中。考试内容和要求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发展水平,还要能够反映出考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况以及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能够体现出考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依照《考试说明》规定,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满分120分,考试限定时间是120分钟。试卷内容仍为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三个部分。

  试题要保证信度、效度。杜绝出现繁、偏、怪的试题,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的比例约为5∶3∶2.试卷考查内容、题型将基本与去年相同,个别小题会有变化。

  试题取材仍旧会是课内外相结合,即试题取材不受教材的限制,但应有一定比例的教材内容。基础题目兼顾课内外;文言文取材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取自课外,文体不重复,选文会注意有教育性、可读性以及对阅读教学的正确导向性。

  二、作文命题开放与限制相结合

  命题作文限制文体,立意受局限,不利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因此,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仍将考查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仍将采用“二选一”的形式。自2001年话题作文在全国中考语文考试中异军突起后,中考作文对题材、文体的限制大幅度减少,许多试题几乎已没什么审题障碍了。与此同时,这种立体的开放又给评价公正带来了负面影响,宿构、“克隆”“背范文”愈演愈烈,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难以得到客观体现,人们强烈呼唤中考作文命题能有所改革。预计哈市2007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将适应这种呼声,把“开放”与“限制”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无论话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仍将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三、重视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

  对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肯定会落实在具体的背景和语言环境中,从运用的角度去考核。语法、修辞的概念术语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母语学习的规律告诉我们,朗读记诵诗文是加强积累、增强语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近几年来,强调诗文的背诵与默写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大特色,这个导向是正确的,肯定会坚持下去。

  四、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语言学习一定要花工夫,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戒除急功近利、试图速成的思想,因此无论是积累与运用题、阅读题还是作文,都将注意渗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考查。试题素材的选择也应更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分析,作出合理的回答。

  五、加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考查

  试题会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会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价值取向和创新意识;会通过开放性试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索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

  以上是笔者对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预测与复习建议,仅供师生参考。

  至后,笔者还要一如既往地强调,在任何时候,考试总是一种手段而非根本目的,语文中考仅仅是语文课程评价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它的全部。一方面,中考的考试内容、目标及考核重点等等,都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的,这和初中语文课程的日常教学要求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考这样一种抽样检测,也有它的局限性,有与语文教学不一致的情况,难于了解到每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部情况。此外,中考命题时必须考虑到数百人参加评阅工作的状况,因此题型的设计不免要受到“便于掌握评分标准”这一要求的制约。如果日常的教学受制于中考,那么语文教学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越走越偏。

  应该强调,日常的语文教学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以中考试题为依据。“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语文课程的有些内容,不可因未纳入中考试题而放弃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利用中考改革带来的契机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和学习。

  新晚报·刘铁瑛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