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解读07中考化学:重在查缺补漏不要一味模拟题
解读老师:西城教育研修学院化学教研员王磊
2007年北京市中考,各区县的化学学科全部使用“课标卷”考试。目前,各校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学习即将结束,之后要做的就是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由于今年北京化学中考说明没有样卷,学生要通过考试说明认识中考化学试卷的形式,对试卷长度、试题难易程度等做初步感受,并了解考查范围及重点。
此外,由于各区县所使用的教材分为人教版和北京版两种版本,在知识点的说明深度上各有侧重,因此,考试说明中的内容与教学要求是有差距的。好好温习考试说明中所列考点,研究其中的题型、示例就显得尤为重要。
认真研究2005及2006两年中考“课标卷”试题。2005年中考化学“课标卷”仅有海淀区考生使用,而2006年则新加了崇文和宣武两区。从至后的答卷结果来看,新入区与海淀区的考生在分数上并没有太大差别。试卷中的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人认真研究后出台的,因此历年的试题可以给应届考生很多启示,今年的试题是会与其有一定连接及继承的。对比自己与往届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地检查错因并寻找补救方式。
复习要全面并突出重点
王老师建议考生,复习过程既要全面,又要有重点突出。全面,是要求考生认真掌握全部考点,即使是较为简单的“一星”要求考点,都是“新课标”的体现;而要突出的重点,主要指针对“三星”要求的考点,较为复杂,重点考查对知识的应用及对原理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够用学过的原理来解释新问题。
从新课结束到“一模”,也就一个月的时间,首先要把考点复习布全。而“一模”以后,再着重针对模拟考试的结果做“三星”知识的扩展。
典型题“引路”
复习时应以典型题引路。根据中试题型,学生以此为“引子”,找相应题型跟进,查缺补漏。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手中往往可以拿到各区县试题。与其盲目做题,不如先学会把试题分类。这是很重要的工作:各区县模拟题均体现了各区县对初三化学教学,对新课标要求的理解以及对中考的指引。因此,用这些典型题引路,不在于做题的数量,更重在反思,需要将这些“引路题”进行理解和变通。
课本实验一个不能落
化学实验至能体现化学学科特色。考试说明对实验的考查重在知识应用、学生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因此复习中,考生应把书上所有的实验过一遍。只有把基本实验原理、装置、操作,其反应实质、说明现象等囊括在一起,有这些基础后才可能有创新。
创新是化学学科的必考内容。中考对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在实验设计方案上。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各方案的优劣评价,实验实施过程可能会发生的现象、得到的结果应有一定预测。对科学探究结果有时是学生自己得出的,也有题目本身通过图像、表格或实验报告等形式告知,分析线索有多种形式,要求考生学会观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
提高使用化学用语的表述能力
中考化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化学学科的表述并不完全等同于中文表述,还要会用所学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的表述比较严密,稍微错一点都可能得不到分。考试说明中“科学探究”方面的题型示例并没有难题,但实际往往作为较难题去考查。学生做这类试题也容易感到答卷后没有把握,不知道是否答到了要点上。这就有待于考生做模拟试题,通过老师的点评和自己的反思有所提高。
化学学科的表述要考虑到化学方法,要将来龙去脉说清楚:实验的过程,可能出现的现象、结果,说明什么等。如果题目要求用实验报告、装置图的形式描述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就必须逐条说清楚:第一步取样品,取少量的什么试剂放入什么容器里;第二步加试剂,是滴加、加入还是倾倒什么样的实际;看到什么现象等。学生未必不明白这个实验,但由于生活中没见过很多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思维受限制,在描述上就存在较大障碍。因此,考生应该加强对实验理解的变通,绝对不能忽视对实验的基本表述、方案设计、操作步骤的描述。这方面的要求虽然较高,但并不是不可达到的。
合理认识自身状态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对自己的复习做合理统计,对自身学习状态有合理认识,对学生来讲也是较重要的问题。哪类试题自己可保证永远不出错,哪类题在做的过程中会感觉磕磕绊绊,做不下来等都应一一统计,对试卷做数据分析,将错误归因,并回到书中找解决办法,才能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备考中应重做题后的反应,思试题如何变通。模拟的主要任务是查漏,相当于人做体检,第一次发现问题可以不相信,还可以再找一家医院去检查。发现问题要治疗要找补救方式,找第三家医院检查就是浪费时间了。“一模”至“二模”仅三周,将各区模拟试卷反复做意义不大。学生应在老师指引下把各区题目分类并有针对性的训练。如选择题,前25题属知识点覆盖,学生可得基本分,后5题则稍抬高难度,各区县选择后5题基本属中档题。将模拟卷后五道选择集中训练,看有哪些考点及出现形式,考生可做规律性探索。
至后的复习阶段,学生重在查缺补漏,而不要以为思考如何做,做什么题才能押到中试题目。考生要在“熟悉中找陌生”,在中考中即使遇到似曾相识的题,也会与以往的题有区别,或者题目会从新的角度去问。另外,还可以在“陌生中找熟悉”:毕竟是中试题,不会跳出初中化学的范围。可以将思路返回书中,去思考类似的问题在哪儿学过,要怎么办,给自己寻找突破口。
北京晚报
最新资讯
-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2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3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4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5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6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7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8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9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 10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搜索热点
- 1 关于举办“AI赋能创新人才培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研修班的通知
- 2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3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 4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微课展示活动
- 5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1月)
- 6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0月)
- 7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老师课堂(7月)
- 8 精彩回顾——国家基础教育网络扶贫扶智暨大规模推广双师教学调研会
- 9 双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 10 双师课堂的那些事儿——广西省上林县三里中学双师教学经验分享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