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市教科院点评“新中考”各科试卷
今年,科学课首次被纳入到武汉市的中考科目中。科学课考试的出题原则是什么?究竟想考查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其他的几门课程的出题和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昨日,在武汉市中考结束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对今年中考的各科考试试卷进行了点评。
语文:没有出现偏题怪题
今年的语文试题,全卷分为三大部分:语言积累和运用、阅读和学作。命题内容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范围,命题形式与考试说明的样题和几次调试题吻合,没有出偏题怪题。
全卷从字音、字形、词语、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几个方面命题,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作文题“学会留心”引导性材料中,专门将《现代汉语词典》对“留心”的解释呈现出来,为学生排除了审题时可能出现的文字障碍。整套试题将考查、教育与关怀融为一体,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作文试题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对自己成长有意义的事物。第3题“慈善一日捐”的材料引导学生留心和参与社会生活。词语填空、文言文阅读、综合阅读和写作,都直接从初中课本中取材,这都会起到引导初中教师和学生学习教科书、用好教科书的作用。
今年语文试卷共19题,难度适中,层级清晰,能够比较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
数学:起点低 入口宽
今年武汉市中考数学试卷在知识内容上,重点考查了数与式的计算,空间图形的识别,计算与证明,统计与概率的运用,实践与综合。在数学思想方法上,考查了数形结合、猜想归纳、数学建模。
除增加了概率内容的考查外,加大了图形变换的考查力度,在第6题中考查了对称变换,在24题中考查了旋转变换。另外,加强了对学生探索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比如24题,要求学生从特殊图形中观察并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并在一般情形下探索证明方法。至后,试卷也注意到了新旧教材的变化,特别是对过去的至核心知识——圆的要求,今年试卷大大降低了。
试题的设计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很多题起点低,入口宽,解法开放,让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比如第12题可以从选择项中获取信息,寻求一种捷径。第19题的入口更宽,可以从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圆的知识等角度入手。
英语:词汇量大 出题更活
中考英语试题中阅读材料的篇幅明显加长,要求考生具一定的阅读速度。试题设计仍十分强调语言信息的捕捉能力,并通过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具备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或句意的能力。书面表达题既有内容限定,同时又给了考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试卷难度平稳,强调语感和解题技巧。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意新
试题选材新颖,结合社会热点。如填空题第36题,“如何了解到高校的信息”一题,就设制了一个真实的语境。同时,题目所提供的干扰项也十分新颖,没有受常规不定代词知识点的限制,而强调从意义入手,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二、覆盖面广
从试题的词汇覆盖面上说,全卷的词汇量达712个,整个试卷共考查了《中考词汇表》中超过一半的考试词汇。
三、设题活
在阅读理解B篇,整篇材料不过是一则截取的广告,全文只有20个单词,如何利用这其有限的信息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对考生语言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是一次巧妙而全面的考验。
思想品德:选材上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1.试题将视野投向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除了将北京奥运、反腐倡廉、“又好又快”发展、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民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制定等国内重大时事纳入试题,选材上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如武汉市的“一会一节”、四城同创、打造“和谐武汉”、“流动花朵”入学,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新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真挚情感。
2.试题创设“主题班会中的互动”、“新闻评说”、“写公益广告”等情景,灵活新颖,带有开放性,为学生思考提供了尽可能宽阔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空间。
3.试题把成长中的学生角色定位为体验和实践的主角,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己而非成年人的角度去关注社会、思考分析社会现实问题。
4.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答案多元化,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作答。另外,非选择题答题处的下划线、框格处理、关键词的涂黑处理、四选二可选择性答题等。
历史:重在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从全卷来看,主观试题以专题立意,从知识、能力和认识几个方面展开,强调准确记忆、正确理解,这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自己的阅读、分析、归纳和探究深化认识提供了科学思路。这些说明,兴趣学习只有和持久学习结合起来,历史学习才有意义。
今年的试题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内容选择上,突出考查对中外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特别是脉络清晰的专题性问题,体现历史发展进程中点与线的结合。
二、试题组织上,注重思考角度的创新性和逻辑思维的严密性、连续性和发散性。“民主与法制”建设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对中外法律文件了如指掌,并能从中体会出法制建设对推动民主进程所起的重要作用。
三、命题立意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实,让全体考生从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价值,让学有余力的考生从中找正确的学习方法。
科学:取材于生活 突出应用创新
今年的科学试卷形式和结构与调考试卷相同。从试卷的内容来看,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例如在物质科学的“物理”部分中,考试说明里关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b级(23个)知识点达到了100%的呈现,a级知识点(32个)只有少数的内容没有涉及到;化学、生命科学和地球宇宙空间科学也都是考查课程标准中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和高中课程紧密相关的知识。
2.学生的书包、文具盒、眼睛、太阳帽,家里的钉锤、菜刀、台灯,吃的热干面、用的护发素和洗发水等都成为了试题背景;节能和环保、武汉市的“文明过马路”和“四城同创”活动等社会热点问题也都和试题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
3.关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开放性问题等过程,避免将科学探究分解为生搬硬套的知识和按部就班的程序。试题中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功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核心实验都有适当呈现。
4.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查在高中占的比例很大,而且是解决综合题的基础,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也一直是高中的重点。试题中通过对功的概念的理解、方程或方程组的求解等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合适有度的引导,适当地和高中知识进行接轨。
5.试卷难易有层次,力争能有合适的难度和区分度。第一卷都是以调考试题为依据的改编选择题,每道题的每一个选项都经过了仔细揣摩,力求不出现无意义的干扰项,第二卷几乎都是原创题。
长江商报·汪志 张瑜琨 何辉
最新资讯
-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2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3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4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5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6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7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8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9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 10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搜索热点
- 1 关于举办“AI赋能创新人才培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研修班的通知
- 2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3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 4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微课展示活动
- 5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1月)
- 6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0月)
- 7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老师课堂(7月)
- 8 精彩回顾——国家基础教育网络扶贫扶智暨大规模推广双师教学调研会
- 9 双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 10 双师课堂的那些事儿——广西省上林县三里中学双师教学经验分享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