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话沙龙”第五十七次活动通知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2012-09-13 09:40:26

"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话沙龙"第五十七次活动通知


  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报、大兴教科所和海淀教科所联合主办的“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对话沙龙”第五十七次活动,将于2012年9月27日(周四)下午14:00—16:00在北京教科院七层报告厅举行。主题是“有效教学策略”。嘉宾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副主任时俊卿。(注:该讲座内容适合中小学教师、教学干部、教科研人员等。)

(请务必近日内向学校领导汇报,安排有关人员参加,并将本单位大致参加人数及需要请教的问题,用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署单位名,通知冉乃彦13520682197(邮箱)或北京教科院杜文平13683028760,两个渠道同样有效,请注意不要重复报名。)

重要提示:由于场地有限,必须提前通过邮件或者手机短信报名后才可参与活动。

  “对话沙龙”服务组 冉乃彦 单志艳 杜文平 卢笛

  2012年9月13日

北京教科院(95号院)路线图:

1.地铁: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北口下,西北口出站,向东步行或乘公共汽车到育慧里(或芍药居)站下,过街天桥即到。

2.  公共汽车119,753,827,840,939,944,994支,983,运通101,运通110,运通113 特9等育慧里(或芍药居)站下车3.开车路线图:

查看大图<--点击

 

时俊卿

时俊卿

专家简介:

时俊卿, 198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科所工作,后任所长和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06年调教育学院至2011年,任教育学副教授、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助理,北京教育学院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所长,承担“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科研方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又参与北京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组建工作,被任命为教院附中副校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11年至今,调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任副主任。

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8年,主要研究方向在教学应用理论、教学管理、评价、测量理论与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等领域。曾经主持“九五”、“十五”全国教育科学部级重点课题研究;指导、参与10余项国际、国家、市级科研课题。各项成果曾在国家、市、区评审中获奖。例如,教育部课改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报组织的教育改革创新评为“先锋教师”;教改成果曾获北京市政府二等奖4项。学术研究成果与论文公开发表40余篇;主编、参编著述30余本。

相关文章:

心理规律与教育对策

时俊卿

此文发表在《教育研究》2004,11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如何了解人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而了解人首先应该去了解人的心理素质。由于种种的原因,人们在教育工作中忽略对教育对象心理素质的了解和培养,出现了教育行为的低效或无效、个别造成反效果的现象。何况一个健康的社会人首先是心理健康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所共识。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学生心理的规律而实施教育对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基本功。依此前提,我们开设了"心理规律与教育对策"专栏,结合在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或应该注意的系列问题,分别予以剖析并提出教育对策,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出谋划策。更欢迎有志于此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们参与研讨,为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奉献我们的智慧。

气质类型与教育策略

气质即是指人们常说的人的脾气。在心理学中专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总和。他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他的动力特征是人气质特征的本质,具体是指人的心理反映的快慢和是否灵活,也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强度和稳定的程度等。例如,有的人能说会道、动作敏捷、对新的环境适应较快,在文学作品《水浒》中的"浪子燕青"便是这种人;有的人性情外露、爱发脾气、处事待人简单直爽,如人们所熟知的李逵、程咬金、牛皋等;还有的人沉默寡言、行动缓慢、情绪不宜外露,如林冲、宋江等;另有的人多愁善感、对人对事觉察细致,行动表现迟缓,如林黛玉等。这也就是我们常常论及的人群中存在的四种气质类型--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在我们的教育群体中,不管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本身,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特点,从而形成在同一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反映的形式和程度。例如,同样是处于一种困难的事情面前,四种不同气质的人,会以不同的方式面对。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们选定了四名不同气质的人,去观赏他们具有同样热情的戏剧,又故意使他们迟到,并拦住他们必须等中间休息的时候才可以入场。这时胆汁质的那一位便与管理人员大吵大闹;而多血质的人却在想着怎么样躲过管理人员,找到入场的办法;粘液质的人只是站在那里等剧场休息时入场,他坚信剧场的规定是不容改变的;而抑郁质的人只是站到了角落里,怨天忧人、哀叹自己命运不济、进而又联想起自己的诸多的曲折,而这些曲折对他人来说尤其是对多血质的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挫折,那时也同样会有不同的心理反映。作为教师如果能在了解了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之后,施以不同方式的教育,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因为犯了同样的错误,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其教育的效果只能是零。因为如此处理可能对多血质有教育作用,对抑郁质者可能造成心理损伤,而对胆汁质者有可能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对粘液质者则有可能伤害他的上进心等。由此自然会造成教师自身形象和师生感情的伤害,影响未来的教育活动。

那么,具体说应怎样结合学生的气质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呢?有一位教师的教育案例,对我们会有所启发。事情发生在北京某中学初二(3)班的一次秋游活动中。在秋游的筹划中,老师发动同学们经过讨论大家提出了很多的办法,如经费不足没法包车就请家长帮忙,北京的交通不太好,汽车要走出市区需要一个多小时,有时堵车还要浪费更多的时间,但在七点中以前不会堵车。因此决定早晨六点半准时出发,借来的车把同学们送到后,可以及时返回,下午定时来接,也不会影响家长单位用车。第二天,按计划汽车不到八点就把全班同学送到指定地点便返城回去了。大家高兴的来到旅游地点却大吃一惊--景点的大门禁闭,周围空无一人。大家仔细一看,离开门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面对着禁闭的大门,顶着萧瑟的秋风,同学们中各种气质的人均有不同表现,首先是胆汁质的同学提出:"老师,公园的门不高,这里又没有人管,我们不要在这里傻等了,爬进去吧";多血质的同学则在想着自己的主意--"老师是不会让我们爬进去的,一个多小时不能傻等着,我要自己找地方去玩儿";而抑郁质的同学又在那里自我伤感起来了;只有粘液质的同学在耐心的等着老师的按排。面对如此的处境,教师马上向同学们进行解释并提出了补救办法。他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是老师没有考虑周全,使我们早到了一个小时。请同学们不要着急,爬进去是要违反纪律以至是违法的,这样的事情我们是不能作的,我相信同学们也是不会作的。(显然这是对胆汁质的同学说的)。 在这里我要特别警告个别同学,要注意遵守纪律,不能离开班集体,要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显然是对多血质的同学说的)。由于老师没有计划好,个别同学今天的旅游兴致受到了一点儿影响。不过没关系的,我们今天的旅游可以增加一个项目--大家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听到此,同学们欢呼雀跃开始做游戏。游戏结束了,也到了旅游景点的开门时间,大家进入景区开始了一天愉快的秋游。

在这一教育案例中我们看到,老师由于了解了学生的气质特点,准确的把握了全班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成功的解决了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这里便启发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在对待不同气质的学生,怎样给予不同形式的教育,从而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具体说,(1)对胆汁质类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在教育方法上,要讲明道理,然后要耐心说服,尤其注意不能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以造成矛盾激化。教育要求中,教师应常和蔼的教育他遇事要沉着、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会自制,同时还要鼓励他在学习、活动、交往中表现出的主动热情,培养他富裕理性的勇于进取、大胆创新等。(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注意严格要求,要养成做事要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等,不能使他们感到无事可做。要教育他们有稳定的兴趣、发挥他们热情奔放、机敏灵活的品质,要求他们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心猿意马、朝秦暮楚,做事要专心致志和敢于面对困难等。(3)对粘液质的学生,教育者应理智、热心和有耐心。学习和活动的任务交代给他们时,在讲情具体要求后,要支持他独立的完成任务。要给予他班集体中的活动机会,鼓励他主动探索新问题,诱导他生动活泼、机敏灵活的完成任务。要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固执己见的不良品质的蔓延,鼓励他积参加集体活动,否则会影响他合作能力的发展。(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注意多鼓励他发挥自己的善于思考的优势,鼓励并及时肯定他的见解。教师同学要多给予他关怀和帮助,决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和指责他。要在他能够接受的场合下和范围内,鼓励他参加活动的勇气,使他在交往与活动中树立自信心、消除胆怯和害羞,防止疑虑、孤独等消的不良品质的发展。

专家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要多关照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要耐心的教育他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自制性,让他学会适应有计划的、平稳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注意学习与休息的有序的交替。对抑郁质的学生,要培养他的勇敢精神和自信心,要注意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在集体活动中获得学习、交往和生活的乐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的优缺点,教会他们在学习、交往和生活中,克服自己在气质方面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自制、自信、自省,实现自我教育。

时俊卿发表文章、著作、获奖
时俊卿部分发表的文章

1、学习心向:有效学习的前期准备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年 第9期相关文献

2、论"学习机会"策略的实践研究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年 第8期相关文献

3、以学习策略为主线的教学策略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年 第6期相关文献

4、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体系--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李方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1年 第5期相关文献

5、课题研究步骤的确定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 第7期相关文献

6、研究方法的运用与表述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 第5期相关文献

7、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上)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 第2期相关文献

8、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下)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 第4期相关文献

9、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时俊卿 《山西教育》2008年 第2期相关文献

10、教学策略及其本质
    时俊卿 《宁夏教育》2008年 第1期相关文献

11、尝试"校本研修"开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路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年 第1期相关文献

12、问卷调查的类别、优缺点及实施
    王俊芳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 第9期相关文献

13、撰写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 第7期相关文献

14、课题研究现状分析与文献的整理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 第5期相关文献

15、"中小衔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侯冬玲 时俊卿 李耀华 《中小学管理》2003年 第9期相关文献

16、中学课堂教学学习策略教学设计程序的研究
    时俊卿 李兰秀 《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 第6期相关文献

17、学会科学用脑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8期相关文献

18、教给学生记忆的策略
    时俊卿 胡巍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7期相关文献

19、依据心理规律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
    丁克英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6期相关文献

20、教师要重视情绪的自我调节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5期相关文献

21、不同性格与教育对策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4期相关文献

22、性格的塑造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3期相关文献

23、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时俊卿 王海燕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12期相关文献

24、帮助学生学会悦纳自我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11期相关文献

25、气质类型与教育策略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 第1期相关文献

26、尝试"校本研修"开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路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7年1期

27、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策略体系--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李方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 》 2011年5期 >

28、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芒 时俊卿《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第2期

29、不同性格与教育对策
    时俊卿 《北京教育:普教版》2000年4月 第22至23页

30、教学策略-当今教学改革的新热点.
    时俊卿 《.教育管理社会.》 1995年第1期

31、研究方法的运用与表述
    时俊卿《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32、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下)-
    时俊卿 《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3、教学策略研究[J];
    时俊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7年10期

34、教学动力模式初探[J];
    时俊卿;北京教育;1998年04期

35、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策略[J];
    李芒,时俊卿,张庆利;北京教育;1999年09期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