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 山里孩子的福音
今年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就读于贵州毕节民族中学的卢永虎异常高兴,读理科的他,考了542分,而今年贵州一本录取线为449分,他高出了这个录取线近100分。
卢永虎,这个来自毕节农村的山里孩子,上大学不再是一个梦想。
卢永虎和另外7名同学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留学”过一年,成绩出来后,他联系了那7名同学,大家的分数都超过了一本线一大截,平均分为520分。“如果不在人大附中‘留学’一年,我们可能不会有这样好的成绩。” 卢永虎说。
对于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命运也许从此改变。
帮扶:给山里的孩子一个机会
贵州大山里的孩子,缘何来到首都北京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留学”?这得从人大附中践行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说起。
人大附中,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教育资源雄厚。
为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使优质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共建共享,2005年9月,人大附中与教育部科技司、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这个“联盟”的诞生,使地处任何地方的任何学校和个人,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联盟会员,使用网上全部教育资源。
2009年,贵州毕节民族中学申请加入这个联盟并获批准。从此,毕节民族中学的老师们不仅可以共享“联盟”的教育资源,该校学生还可以坐在毕节的教室里,通过视频与在北京的人大附中学生同上一节课。
成立于1992年的贵州毕节民族中学,是毕节唯一一所集“民族性、农村性、扶贫性”于一身的市直属普通高中,招生主要面向少数民族、面向农村,特别是一些贫困村寨。
在现实中,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水平的差别所导致的资源配置问题一直以来令人纠结。毕节民族中学校长吴浩亮坦言:“尽管我们的教育质量在毕节也处于第一梯队的行列,但是,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比起来,我们仍然是薄弱学校。”
2010年9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来到人大附中,在人大附中的“联盟”教室里,当他看到毕节民族中学的学生与人大附中的学生正在通过远程教学同上一节课时,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希望两校发挥好视频教学的作用,“让我们边远地区的学生们能够学得更多一些,学得好一些,将来长大以后,成为国家,成为我们民族地区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2011年4月,受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的委托,该校副校长周建华率领3名学科骨干教师赴毕节,与毕节民族中学签署了缔结友好学校的协议书,并开展师资培训活动。根据双方协议,人大附中负责对毕节民族中学进行全方位的帮扶。
接收“留学生”,就是人大附中帮扶毕节民族中学的举措之一。“我们协议从2011年开始,每学年从高二年级选送4到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留学生’赴人大附中学习一年,但为了多有几名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人大附中每次都放宽到8名。” 吴浩亮说。
卢永虎和他的7名同学就是毕节民族中学到人大附中“留学”的首批学生。
在卢永虎看来,在人大附中“留学”一年的时间里,他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主要是的人大附中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北京的同学,他们比较阳光,有活力,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发展非常全面。”
在北京,卢永虎和他的7名同学被分配到不同的班级,他们与人大附中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也共同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对毕节民族中学来说,他们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培养几个高水平的学生,而是希望这些“留学生”,把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带回到学校,以此带动和感染更多的学生。
高三回到毕节后,卢永虎他们的学习方法、理念和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成为了身边同学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留学生’的作用是火种,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点燃全班甚至全校学生的激情。”吴浩亮说。
培训:授人以渔
“我们民族贫困地区教育落后,主要是优质教师资源匮乏和教师教育理念的落后。”吴浩亮坦言,“备考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所有贫困地区的校长至为头痛的问题。”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固然受多种因素制约,但是,教师的多少,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人大附中曾经对此做过实验。
2007年,人大附中决定帮扶北京郊区县——延庆县一所农村中学。此前,这所学校几乎没有学生考上过本科。
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
帮扶开始,人大附中派出了11位教师进驻延庆这所农村中学,从高一年级开始接管这些学生。
3年以后,首批70个学生参加高考,56人上了本科线。“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去授课,结果却不一样。”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说。
因此周建华认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师资,只有教师水平基本达到均衡,才可能谈得上教育均衡。”
有此经验之后,人大附中帮扶毕节民族中学,培训教师成为了至重要的举措。
对于北京郊区,人大附中可以直接派老师去授课,对于远隔万水千山的毕节,怎样培训他们的老师?
两校采取的办法是,毕节民族中学的老师,到人大附中跟班学习。人大附中每月免费接收毕节民族中学1至2名教师到学校跟随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毕节民族中学的老师可以现场观摩人大附中老师的授课,参与人大附中教研活动等。
黄瑛是毕节民族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该校第一批到人大附中跟班学习的老师。谈起在人大附中学习的时光,黄瑛很感慨。“作为一名教师,能够近距离走进名校,走进老师的课堂,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宝贵的。”
在人大附中,黄瑛发现,老师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重视全面发展,特别是人大附中开设的一些选修课,更是让学生紧张而又活力四射。
闫光卫也曾经在人大附中跟班学习,他是一名数学教师。在人大附中,除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理念,闫光卫还发现,人大附中的教学管理也是非常先进的。“人大附中有很多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对于扩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习结束回到学校,闫光卫在自己所带的班级里倡导建立学生社团,很快,班级里的 “爱心社团”成立。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聋哑学校去帮助那些学生。
闫光卫还指导学生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对于图书角的图书来源,要求必须是来自学生推荐的自己喜欢的图书。“别看这个小小的改变,对于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却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对其他同学喜欢的图书很感兴趣,也有不甘落后的心理,也会多读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闫光卫说。
据吴浩亮介绍,截至目前,该校已有近40名老师到人大附中学习过,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毕节民族中学所有的任课教师,将有机会到人大附中学习。
均衡发展:达要兼济天下
人大附中对毕节民族中学的帮扶,已开始在毕节产生了辐射效应。毕节民族中学是贵州省省级示范高中,教学质量在毕节也属,教育资源相对也算优质。“受到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教育思想的感召,在人大附中帮扶下逐渐强大起来的毕节民族中学,也全面启动了对当地一些教育资源更为薄弱的乡村中学的对口帮扶活动,如帮扶纳雍县维新中学、大方县白纳民族中学等。”吴浩亮说。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主张一个优质学校不能独善其身,应该兼济天下,把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至大限度地辐射到周边地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在刘彭芝看来,追求教育公平,不仅在于让所有适龄学生能够上学,还要让更多的学生上好学,出现更多的能够提供优质教育的中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至缺乏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的师资,没有这些要素,即使有了均衡的教育投入,也会产生不均衡的教育效果。”刘彭芝说。
实际上,不光是帮扶毕节民族中学,近10年来,人大附中不断以托管、共建、手拉手等形式,对资源薄弱地区的学校进行无偿帮扶。2012年9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成立,成员包括北京多所学校和宁夏、四川、河南、贵州等地的薄弱学校。作为牵头单位,人大附中对这些成员学校给予“统一备课”、“派出干部、教师”和“接受学生留学”等各类支持。
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人大附中的帮扶下,跨入“优质学校”行列,越来越多的学生为此接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彭芝说:“人大附中已做的事情、正在做的事情、将来还要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方面:一方面,努力把自己办成国内领先、国际的中学,办成展示中国素质教育成就的窗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学的辐射效应,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让全国各地中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显然,人大附中作为优质学校,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所做的探索,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义务教育均衡的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尽管一所学校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如果绝大部分优质学校都来做这件事,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