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真的那么可怕吗?青春期的家庭教育误区大汇总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并且一定会度过的时期。大家给与青春期的定义是:叛逆、早恋、成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那么,青春期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这些都是刻板印象,反而这些刻板印象才会让孩子青春期来临时,让家长感觉如临大敌!
其实,当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很多初中生的家长也正在“中年危机”,所以当青春期遇上中年危机,更容易让矛盾加剧。孩子和父母互相不理解,不愿意交流。其实,青春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有很多问题但并未对亲子关系造成破坏性影响,冲突加剧但并未降低亲和程度。
孩子身边还是只有“家长”?
初中生已逐渐将同伴作为重要的情感依恋对象。正式步入社会之前,青少年“发展至迅猛的社会性需要是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他们开始疏远成人而对同伴倾注越来越多的感情,同时萌生了与异性往的强烈欲望,男女生之间的接触显着增加。
这种在同伴群体中培养起来的互动能力,为今后他们进入社会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心理准备。
因此,家长需要接受孩子有自己社交圈并且对自己依赖程度降低的事实,支持并帮助子女拓展交往范围。
孩子不开心时希望家长尽快“伸手”?
初中生更希望父母将自己视为独立个体。调查发现,超八成家长和学生均认为亲子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冲突,主要集中在学习、交友、花钱、隐私、偶像崇拜等“个人选择”方面50.39%的初中生认为“和父母沟通中至大的困难”是父母不能理解我。
不过,在初中生面临心理压力或是负面情绪的时候,并不希望父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尽快关切,而是希望父母能够视他们为独立的个体,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异性交往就会导致“早恋”?
家长并不了解异性友谊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进入初中之后会发现,当孩子身边出现异性时,家长总是会紧张,担心孩子早恋,其实异性交往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但是家长担心孩子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会学业受影响、情感上受到伤害等情况。
可见,家长更关注和担忧孩子学业受影响等现实因素,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够,更没有看到异性交往对孩子练习相处亲密关系,建立积、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的重要价值。
子女的学业和情感的真正需求
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强烈,较抵触家长过度关注与关心。
孩子需要完成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变,家长同样需要完成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小学生可能需要“保姆式”学习指导,而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更强烈,抵触家长的过度关注与关心。
父亲在家庭中没什么教育优势?
对青春期的孩子的精神引领,父亲更具优势。父亲与母亲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在教育青春期子女时,父亲更关注子女的发展性成长,较少干涉子女的同伴交往,更坦然接受子女变化。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平等的亲子交流模式,需要父母有更大的包容度和更开放的心态,需要父母更多给予精神层面的引领和支持,这些恰好是父亲的优势。
学习成绩与亲子沟通质量无关?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倾向于积主动的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的情感沟通能加深亲子间的相互了解、化解中年家长的心理危机、缓解初中生的青春期焦虑。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倾向于采取积主动的沟通方式,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倾向于采取反抗、忍耐、妥协等沟通方式。可见亲子沟通的质量是家庭关系和谐与否的标志,亲子沟通不畅或许是产生“差生”的重要因素。
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以上家庭教育误区总结,其实在家庭教育中给与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耐心,学会和孩子成为朋友,和孩子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