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打击式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7-31 11:01:01

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不如别人的孩子,别人的孩子考100分,你的孩子考60分;别人的孩子能歌善舞,你的孩子就会打游戏......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是具有光彩的,你只是缺少一双发现自己孩子美的眼睛!

1

湖南卫视至近出了一档节目叫《少年说》。

请学生们上到天台,对着台下的学生和老师说出平时不敢说的真心话。

大胆地说出真心话,意味着勇气,也意味着交流的开始。

大多数小朋友上台,抱怨家长陪伴太少,学校老师作业布置太多,可能我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唯独一位小女孩上台,说了一番话,可以说戳中了整个中国式教育的命穴。

小女孩有一个闺蜜,是学校里的学霸。

两人在生活里是形影无间的好朋友,然而小女孩的母亲却经常拿闺蜜与小女孩做比较:你看你的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学霸闺蜜会跟你做朋友?

小女孩直接控诉母亲:我知道别人很厉害,但是自己也很努力,为什么你就看不到呢?每次成绩发下来,你就说,哇,别人数学好厉害,英语好厉害,什么都好厉害,为什么你总是要这样打击我? 

母亲在台下辩驳道:因为我认为在你性格里头,不打击会有点飘。

小女孩说不过母亲,转身跑到后台,与闺蜜抱头痛哭起来。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样的情形很熟悉?

2

打击式教育,国内老师和家长特别爱用的一招。美其名曰“激将法”。

通过不断否定孩子、跟孩子谈条件,与别人家孩子这个比较那个比较,成功地激发了孩子的……痛苦。

知乎上有个回答说的好,打击式教育,只有打击,没有教育。

然而,虽然我们都知道“打击式教育”的种种不对,可一回到现实中,很多人仍不自觉地陷入了“打击”的教育模式中。

3

在上大学时有一位朋友就深知这一点,他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家教,也想着用支持、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家长把孩子送到他那儿来。前几位孩子比较乖,水平虽然不算卓越,但也能好好地学。

直到一位小男孩过来,基础非常地差。他已经上初中了,朋友还得拿小学的课程去教他。教他学数学,基本的公式不会背;教他学英语,ABCDE都念不好;教他学语文,连拼音都不会拼了。起先朋友还在各种鼓励、支持、夸奖,后来渐渐失去耐心。

直到一个英文单词,小男孩怎么教都教不会,朋友不禁脱口而出:孩子,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小男孩没有吭声,默默地看着眼前的教材、试卷,手中的笔迟迟没有落下。

其间还有其他同学过来学习,看到其他同学飞速地做完习题,而小男孩这边却仍旧慢吞吞的,朋友忍不住“教导”了小男孩几句。

小男孩不为所动,对朋友的“教导”充耳不闻。

朋友以为小男孩学习不努力也就算了,还不听他的话,这个学习态度就很不端正。于是批评变得越来越多,终于淹没了他对小男孩的所有评价,成功地陷入了“打击式教育”的洪流中。

明明想着要“鼓励式教育”,为何教着教着就控制不住自己,变到“打击式教育”中去了?

这当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被我们很多人所忽略的事实。

4

环顾四周,仔细观察我们的生活周围。

我们会发现,无一例外到处充斥着“批评”、“负面评价”、“否定”、“拒绝”。

拍个照,美美地晒个朋友圈。有人就说,“P得真好”。

遇上一件糟心事,发个微博。有人就说,“多大点事啊,矫情”。

看到一件用心的产品,转发到群里。有人就说,“情怀炒作”。

列出健身计划,大声宣告自己要减肥10斤。有人就说,“我打赌不到10天,你就放弃了”。

……

我们不断地接受各类批评和负面评价,看到所谓的“真相”、“事实”、“客观”、“理性”。以至于我们自己也开始了自我批评。

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淡淡地提一句:“加过滤镜的。”

遇到糟心事,简单描述过程,后面必带一句:“没事,就一些小事发泄发泄。”

制定健身计划,会去主动降低自己的目标,也降低了自己的行动力。

……

自我否定多了,还会引发一个副作用:

我们会看不见那些赞美我们的人、听不见那些支持我们的声音。

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不妨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相信孩子,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