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打击孩子的后果
要相信孩子的内心非常柔软,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孩子会记得很久很久......
而一句打击、挖苦的话,往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摧毁孩子的自信,使孩子无所作为。
简·尼尔森博士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样一个荒诞的概念,认定了如果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应该先要让他感觉更糟?”
1、导致心灵脆弱
心灵脆弱便是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打击孩子会让孩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内心脆弱变得不堪一击。
2、不同其他人玩
父母长时间的打击,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从而导致不愿意交朋友,觉得没有人会愿意和我这种缺点多的人在一起玩,久而久之就变得不合群。
3、导致逆反心理
4~6岁是孩子逆反的心理,而这种时候是至需要父母关心和陪伴,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打击,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敌对行为,导致越来越叛逆。
4、疏远父母
打击孩子会让孩子越来越疏远父母,让孩子对父母形成恐惧感和厌恶感,甚至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和接触,时间长了就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佛洛依德说过:“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将会对她的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恶语的巨大杀伤力,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职责孩子,骂孩子是窝囊废、胆小鬼、笨蛋等。
事实上,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改变什么,还会增加孩子的负面心理,使孩子变得逆反或是破罐子破摔。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妨换一种方式,使用温软的语言,让孩子的心慢慢融化。
变成“会说话”的父母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面对一个孩子,成年人至大的文明所在就是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的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进行引导。父母必须要把孩子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1、将命令转化为请求
日常生活中,家长难免会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况,于是一些脾气暴躁的人就会大发雷霆,开始口无遮拦地斥责、辱骂孩子。一阵暴风骤雨后,家长倒是痛快了,但孩子的心却变得冰凉冰凉的。
我们都知道,同样的一句话,使用不同的语气或表达方式,收到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比如,当你打扫卫生时,发现地上脏东西扫不起来,如果你面无表情地对孩子说:“快点,去茶几上把纸巾拿过来,我急着用!”孩子很可能就会拒绝。
2、将否定转化为肯定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用否定句,比如“你办不到”“你不能这样做”“你不行”等。结果家长越是否定,还是越是差劲。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把否定句变成肯定句,比如“相信你能办到”“你能行”“我希望你这样做”等。否定带给孩子的是负能量,而肯定带给孩子的是正能量。因此,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应该多使用肯定句,少使用否定句。
3、将指责转化为鼓励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而厌恶批评的话,孩子也是如此。具体来说,家长不要抓住孩子的短处不放,而应该多表扬孩子的优点。
比如,孩子画的画很差,不仅画得乱七八糟,还画得家里到处都是。这时候父母如果一味指责孩子的错误,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让孩子对画画越来越没有信心。
但如果你抓住其中某个不乱的画面进行表扬,再委婉地指出其中的错误,也许孩子就会慢慢克服存在的问题。
儿童作家郑渊洁曾说:“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
4、将责骂转化为“爱语”
有时因为自己压抑的情绪,无敌释放而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可父母并不知道孩子是可以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承担责任的人。
如果你心情不好,不妨和孩子说:”给妈妈一点时间,妈妈现在心情不太好“。等到自己心情好了再与孩子进行交流,切记不要将自己的坏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多给孩子和自己一些时间。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