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应不应该让孩子读《四大名著》?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9-02 08:51:25
在孩童时期应不应该让孩子读四大名著,这个问题应该让很多家长都很烦恼,四大名著知识博大精深,但是里面有些内容家长会担心孩子可不可以看?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民国时期一些学人,很小就读《三国》、《水浒》,如钱穆8岁开始读,冰心甚至是7岁,10岁读的更多了。几乎是普遍的了。这似乎也可以说明,儿童、少年完全可以读的。我们认为《三国》中人物儒曹操很奸诈,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我想这主要是出于成人的心理。儿童看不懂这些,而且也不感兴趣。儿童看的是哪个人武艺高强。其实,儿童无论受什么影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儿童读这些会养成阅读的兴趣与习惯,由此会读更多更好的书籍,包括的外国文学,包括思想与三国、水浒思想完全不同的作品,而读了这些之后,就可以消除《三国》、《水浒》中某些不好的思想影响。

文学的所谓内容,大半是读者阅读时自己心理的“投射”,如鲁迅所讲,同是读《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革命家看见反满,才子佳人看见缠绵,留言家看见宫闈密事。而毛泽东看见的是阶级斗争。儿童心里没有奸诈,就看不到书中有什么奸诈。再说《三国》不仅有奸诈啊,还有仁义。而这还是作者所赞扬的啊。我们要相信善良的力量。也要相信儿童有趋向于善的天性。儿童读书,对善良没有感觉,不受善良的影响,只对奸诈有感觉,只会受到奸诈的影响,这未免把儿童看得太不堪了。

若孩子看了一本书之后,做了不好的事,就认为这是收到书本的影响,还未免太夸大书本的力量了。其实,书本的内容,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儿童读时,即使受到一点影响,也没有什么要紧,在自身成长过程中,这些影响会淡化乃至消失的。

季羡林说,他少年时读的是《施公案》、《彭公案》,他读《彭公案》读了40多遍。按说,这两本书还不如四大名著,但季羡林不认为这两本书对他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相反,他认为书语言流畅,对他的写作很有帮助。

现在的问题,恐怕不是儿童、少年读了《三国》会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是没有阅读的兴趣也没有阅读能力。

所以尊重孩子,如果孩子能够读进去,就让孩子读,读”四大名著“对孩子好的影响要大于坏的影响!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