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要不要介入?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9-03 09:20:05

今早在微博上出现了这样一条热搜,儿童抢伙伴玩具遭对方父亲殴打,在微博评论中有以下几种观点:

1、对方孩子敢欺负我孩子,我一定要还回去!

2、作为家长打孩子就是不对的。应该和他的父母进行交流,让其父母认识到自己孩子的错误,然后去教育孩子。

3、家长表中立,如果对方孩子的行为严重,那么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白白受到欺负!

那么,引起一个问题: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要不要介入?

 孩子之间起冲突,家长要不要介入?

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

孩子受到恶意攻击行为时,家长要在尽快及时介入。当孩子受到恶意攻击时,你要告诉孩子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比如有其他孩子拿东西砸你家孩子的头。

当然家长在发现自家孩子恶意攻击别人时,也要及时制止,而不只是说话劝阻不行动。在这种情况不管是自己孩子欺负别人,还是其他孩子欺负自己孩子都要出手及时制止!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选择性介入

孩子在游乐场里玩,互相抢公共玩具时有发生,比如抢海洋球等。

其实有时孩子被抢了玩具并不会太在意,因为他压根并不太喜欢这个玩具。这时家长大可泰然处之。

但有时孩子被抢了玩具,会不高兴向家长求救控诉,在孩子主动提出请求时,家长才介入协助处理,而不是主动地替代帮办。

在孩子向你求助时,要问孩子:「你希望我为你做什么?」听取孩子的请求后,家长应该提供机会,给孩子体验一些积的解决方案,例如「不打不成交」 「握手言和」「懂得分享」,千万不要鼓动孩子「报复」「勇敢」等等。

家长介入要有原则

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现实情况往往是家长马上介入,这时事情的性质可能就变了:

家长维护孩子,孩子觉得自己可以更理直气壮;

家长责怪孩子,孩子觉得家长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伤害自己。

其实,家长可以把冲突事件当作孩子练习社交的机会,让他们先自己处理,在没有故意伤害的前提下去探索尝试。

但如果碰到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情况,要马上制止。

例如,两个小朋友在争抢滑梯使用权,都站得很高,这时候小打小闹也很危险,家长就要马上制止。

冲突处理走流程

1、首先安抚情绪

家长应该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首先就要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因为在这个时刻,孩子心里其实也是不舒服的。

比如,孩子们为了争抢玩物而打闹,这时家长不要批判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深呼吸,或和孩子一起去他喜欢的地方,让孩子稍作冷静。

2、让孩子表示歉意

等孩子的情绪稍微平静,可以要求犯错的孩子说「对不起」,并「安慰」对方,尽量取得对方原谅。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这个过程,鼓励孩子勇于承认错误,争取谅解。如果对方孩子父母也在场,家长可以大方承认自己的错误,用身教去告诉孩子,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诚恳的道歉可以取得对方原谅。

这样的经验可以告诉孩子们,通过和谐沟通等其他方式是可以让双方满意的,但由于不恰当的方法造成彼此伤害,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但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怎么也不肯道歉,那家长可以先为代劳,回家再找机会沟通。

3、和孩子探讨解决方法

接下去,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同时让他了解怎么做才正确。

孩子们发生冲突,大多是争取权利或表达情绪的行为,如果处理得好还可以一起玩耍,但是表达不当则会变成互相攻击。不管怎样,要非常明确告诉他,之前没有好好思考和沟通就「动手」肯定是错的,要让孩子想想下次可以怎么讲出自己的要求,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抢了,他生气了就打了对方,那可以告诉孩子,下次发生同样的事情时,可以先和对方说明「您好,这个玩具是我的,请还给我」,如果还是不奏效,可以求助于老师或者其他人。

如果不是紧急情况,等事情结束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想下之前发生了什么,家长要把自己定位成孩子的朋友,而非裁判,帮助孩子一起探索发生了什么,讨论怎么做可以更好。这样孩子会更乐于接受家长的意见,并且学习到如何看待和处理事情的方法。

家长切记:孩子在受到欺负时,要告诉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尤其是非常严重的伤害,要让孩子拥有安全保护自己的意识!但是家长在出手制止的时候,要掌握住一个度,既要保护了自己的孩子又要不伤害别人的孩子!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