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差生”就应该没有朋友吗?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9-07 10:48:21

小时候是不是听到过家长这样和你说:”你别和隔壁家的兰兰玩,他这次可是你们班的倒数第一“!

“差生”就应该没有朋友吗?

”你怎么又和他一起下学了,他成绩倒数,怎么着,你难道也想成绩倒数“?

”你知道近墨者赤吗?你和他是同桌?不行我得找你们班主任给你换座位!“

好像差生就应该没有朋友?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差生也是!家长应该要尊重孩子选择朋友的权力,更要培养孩子学会认清善恶的能力!

那么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学生是真正的“差生”?

孩子们由于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他可能觉得同学说脏话很酷,能打架很厉害。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好的、可以学习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坚决要摒弃的。

让他们知道,“好学生”有很多定义,而大家平时口头上说的“差生”,也许仅仅是成绩不理想,其他方面并不一定差,不能带着“标签”去看待同学。

比如有些同学成绩不好,但是体育特长生,或者书法、画画很好。之所以成绩落后,可能因为他没有习得好方法,或者没有掌握应试技能。

只有少数情况要提醒孩子注意:远离那些品行恶劣、粗鲁无礼的人。

提高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和自制力。

“当身边出现差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是不是和差生交朋友,而是在交往过程中,孩子能不能有自制力,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同流合污’。”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爸爸这样描述他对此事的态度。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位家长这样说,女儿的朋友有年级排名200多的,也有年级排名第一的,相反她觉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学习差的同学性格善良,会画画,会写诗。学习好的孩子下课不擦黑板,乱扔垃圾,经常上课做小动作等等。

让孩子学会识别“好信息”和“坏信息”。

有的家长会引导孩子,为什么那位同学成绩差,因为他具有一些缺点,你在他身边能看得见感受到,那么你自己就会自然而然规避这样不好的习惯和行为,进而有免疫力,提高自己的自制力。比如,儿子和小伙伴玩耍回来之后,会告诉妈妈,他都不写作业,只顾打游戏,怪不得考不好。这时妈妈提醒他别沉迷游戏,否则也会成为成绩差的孩子。

看过一篇报道:在报道中的那位家长说:“我经常会告诉儿子,研究一下那些成绩好的朋友们有啥秘密武器,要他偷偷学到手,下次考试打败他。”慢慢的,孩子也会总结出学生的一些明显优点:按时快速完成作业,不拖拖拉拉,做事情有计划,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非常好等等。

所以,无论差生还是优等生,其实都有他们明显的特性,有值得欣赏和赞扬的那部分,是活生生的例子。孩子会感同身受,接受一些正确的道理,很多时候他亲自见识过那些坏孩子好孩子之后,比我明白的道理更加深刻透彻。

“实际上,对美好和丑陋的行为,孩子们自己是完全有判断力的,他们再无动于衷,也会潜意识作比较,尽力要自己起来。”

有时候,孩子的朋友也是一面“镜子”,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认清好坏。

社会是多彩的,单纯为孩子们屏蔽“坏”的,其实对孩子们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融入进“坏”的里发现“坏”是不好的不可取的,反而如同注过疫苗一样。上面这位妈妈的观点是,越早“放任”他进大染缸,越有利于孩子们朝的方面发展。

如果孩子能与后进生交朋友,并用自己的行为去帮助和转变这些孩子,那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也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发展!

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应该培养,不仅仅是学习能力,更多的社会能力都要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不应该让孩子在”无菌“的环境下成长,所以各位家长们学会适当放手,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