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是对孩子越严格越好吗?
父母对孩子真的是越严厉越好吗?也许父母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严师出高徒”,其实对于孩子并不是越严厉对孩子越好!
对孩子过度严厉会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1、孩子会缺乏安全感、自卑。
在一档亲子节目中,杨烁曾坦言,平时跟孩子相处很少,7年中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足半年。可是在难得的亲子相处时光中,至重要的平等沟通、愉快陪伴、建立感情却被“军训式育儿”代替了。
在家里突然检查作业、突然考孩子看过的书中的内容,神情和语气充满了不信任、怀疑,像是审讯犯人一般的气氛,孩子战战兢兢。
在杨烁面前,孩子永远像一个做错事情的犯人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暴风雨来临!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幼年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影响着一生的爱和安全感。越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越是渴望来自父母稳定的爱与关怀,这对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非常关键。
过于严厉的管教,情绪不稳定,动辄吼叫打骂、指责打击、嘲讽挖苦,会让孩子陷入自我怀疑的深渊,缺乏安全感,迷茫、无所适从。
2、越是严厉,孩子表现反而越差劲。
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现实中很多太过严厉的管教,反而会造成孩子错误不断、能力低下、爱撒谎、叛逆。
首先,过于严厉,看不惯孩子哪怕很微小的差错,喜欢指责打击,会改变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和自信心。
孩子做一件事,一直考虑的是害怕自己会犯错导致被骂,而不是如何全力把这件事做好。越是担心害怕就越容易焦虑,越是心理不稳定、不自信,就越是做不好,造成恶性循环。其次,过于严厉,可能父母觉得是一种爱的方式,但是对孩子来说,很难感受到其中“爱”的成分,他只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眼里总是“不好的”、“不对的”、“不值得被爱的”。
长期得不到该有的尊重,从来感觉不到肯定和温情,直接切断了孩子的表达、倾诉意愿,造成亲子关系疏离,冲突不断,至终演变成孩子对父母的恨意、敌对、叛逆,故意与父母期望的样子背道而驰。
至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内心充满能量,自尊、自爱、自信,这样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才会自发地朝着好的方向走去。
爱和鼓励,才是给孩子至好的教育!
首先家长要承认孩子在身体、心智发展上的限制、经验上的不足,接受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性,给他们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多一点包容和欣赏,多看看孩子的闪光点,给他恰当的鼓励。
同时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一个过程,家长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