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配合来保证孩子全面发展?
前几日,一位江苏的学生家长发视频宣称要退出家长群:“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由此引发广泛热议,
近日,“当家长群变为压力群之后”又相继上了热搜,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联关系来保障孩子的健康发展?
网上家长们的意见也不相同,有的认为,老师就应该批改作业,不应该让家长来批改作业!
1、家长要知道:老师的教育不是孩子的全部。
一个人的成绩的好与坏,或许老师是第一责任人,但是一个人的品德却是从小就要跟父母学起的。的成绩不能掩盖孩子品德的不足,一个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老师教会孩子知识,家长教会孩子做人。
孩子成长是一面多面镜,可以折射出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多种方面。
所以,家长和老师的合力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2、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发展非常重要。
很多孩子都经过这样的场景:你在这边写作业,家长在那边看电视。
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定性,至容易受到新鲜事物吸引。写作业本身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因为需要思考理解,如果一直有其他事情干扰孩子,孩子不但写不好作业,自己的注意力还会被吸引。父母发现孩子偷看电视,至先想到是呵斥,而不是找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的督促学习,至后往往收获的是反效果。
家长总希望孩子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是连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强迫孩子呢?
良好的习惯往往是孩子自律的源头,这样的孩子是热爱生活的,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
有时候,父母也需要反思,教育不是一味的强压和呵斥,棒下出孝子也绝对不是完全的暴力。
3、家长和老师都要学会尊重。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能缺少对孩子的尊重。没有尊重,便谈不上教育,至少不是科学的好教育。
微博上时常有家长或老师体罚孩子的新闻,虽然一直有教育家呼吁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每年还是会爆出打骂孩子的新闻。对孩子贬低、讽刺、挖苦、否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孩子怎能健康成长,又怎能有个性、有趣味地全面发展?
尊重才能平等。这要求家长遇事能多跟孩子商量,要讲民主,尤其避免常见的粗暴干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保障孩子自由发言权,要避免居高临下、权威式、命令式教育教学行为。
4、家长要学会情绪管理。
今年上半年上海一名17岁的高二男高中生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回家路上受到妈妈责备,在经过一座大桥时,甩车门而出,纵深一跃跳下大桥。
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初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受不了压力,便想到结束生命。心理问题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也要时常跟孩子沟通。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历着青春期的碰撞,很多学生都会变得敏感,变得沉默,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关心和沟通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现代家庭中情绪管理是很多家庭缺失的教育,大人们总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加以指责,而不是静下心来与孩子沟通。父母懂得控制情绪,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也会得到备考。
5、老师要明白学生的差异性。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但是本身这种定义是外界强加的,好与坏的定义是什么,是考了一百次的好成绩,还是做了一件很小的坏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老师要了解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对症下药。同时,要学会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时要以照顾大多数群体为出发点。
缩小“好学生”和“坏学生”差距不要只专注于成绩。
其实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这样孩子在全方面才会得到发展!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