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配合来保证孩子全面发展?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11-05 16:43:08

前几日,一位江苏的学生家长发视频宣称要退出家长群:“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由此引发广泛热议,

近日,“当家长群变为压力群之后”又相继上了热搜,那么家长和孩子之间应该有怎样的关联关系来保障孩子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配合来保证孩子全面发展?

网上家长们的意见也不相同,有的认为,老师就应该批改作业,不应该让家长来批改作业!

1、家长要知道:老师的教育不是孩子的全部。

一个人的成绩的好与坏,或许老师是第一责任人,但是一个人的品德却是从小就要跟父母学起的。的成绩不能掩盖孩子品德的不足,一个人的品德很大程度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老师教会孩子知识,家长教会孩子做人。

孩子成长是一面多面镜,可以折射出家庭、教育、社会关系等多种方面。

所以,家长和老师的合力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2、家长的陪伴对于孩子习惯的养成以及发展非常重要。

很多孩子都经过这样的场景:你在这边写作业,家长在那边看电视。

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定性,至容易受到新鲜事物吸引。写作业本身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因为需要思考理解,如果一直有其他事情干扰孩子,孩子不但写不好作业,自己的注意力还会被吸引。父母发现孩子偷看电视,至先想到是呵斥,而不是找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的督促学习,至后往往收获的是反效果。

家长总希望孩子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但是连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强迫孩子呢?

良好的习惯往往是孩子自律的源头,这样的孩子是热爱生活的,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

有时候,父母也需要反思,教育不是一味的强压和呵斥,棒下出孝子也绝对不是完全的暴力。

3、家长和老师都要学会尊重。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能缺少对孩子的尊重。没有尊重,便谈不上教育,至少不是科学的好教育。

微博上时常有家长或老师体罚孩子的新闻,虽然一直有教育家呼吁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是每年还是会爆出打骂孩子的新闻。对孩子贬低、讽刺、挖苦、否定……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孩子怎能健康成长,又怎能有个性、有趣味地全面发展?

尊重才能平等。这要求家长遇事能多跟孩子商量,要讲民主,尤其避免常见的粗暴干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保障孩子自由发言权,要避免居高临下、权威式、命令式教育教学行为。

4、家长要学会情绪管理。

今年上半年上海一名17岁的高二男高中生因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回家路上受到妈妈责备,在经过一座大桥时,甩车门而出,纵深一跃跳下大桥。

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初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受不了压力,便想到结束生命。心理问题是当代青少年学生必须正视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也要时常跟孩子沟通。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历着青春期的碰撞,很多学生都会变得敏感,变得沉默,这时候老师和家长关心和沟通比关注成绩更重要。

现代家庭中情绪管理是很多家庭缺失的教育,大人们总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就加以指责,而不是静下心来与孩子沟通。父母懂得控制情绪,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也会得到备考。

5、老师要明白学生的差异性。

任何一个班级都有所谓的“好学生”和“坏学生”,但是本身这种定义是外界强加的,好与坏的定义是什么,是考了一百次的好成绩,还是做了一件很小的坏事。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老师要了解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对症下药。同时,要学会理解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时要以照顾大多数群体为出发点。

缩小“好学生”和“坏学生”差距不要只专注于成绩。

其实孩子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老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这样孩子在全方面才会得到发展!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