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扬州市广陵区:突出“四建四融”打造体教深度融合样板

来源: 扬州市广陵区教育体育局 编辑:阿晶  2021-05-12 10:14:32

为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扬州市广陵区教体局积发挥自身优势,重点突出“四建四融”,奋力打造体教深度融合的广陵样板。

扬州市广陵区:突出“四建四融”打造体教深度融合样板

围绕“机制引领”,突出体系新建,实现“思路融合”。2019年3月,广陵区合并组建区教育体育局,为体教融合工作走向深入提供了坚实的机构保障。明确专人负责教体融合工作,其他人员结合各自分工,共同参与体教融合工作。在机构设立方面,专门成立体育科和体卫艺科,专门建立副科级事业单位广陵区体育发展中心,充实专业人员,加强团队管理,具体负责实施体教融合各项任务。专题召开体教融合座谈会,主动邀请市局领导、专家和区内校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以及体育机构、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广陵区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配套实施方案,系统研究并确定体教融合年度重点项目20个。

围绕“校馆共享”,突出统筹配建,实现“资源融合”。全面新建少儿业余体校,全新建成并配套有2100平米综合训练馆的广陵区少儿业余体校将于今年9月和新东花园小学一并启用,功能设施齐全、地理位置适中,解决了日常办公、集中训练和家长接送等问题。积配套各类专业场馆,注重围绕学校特色配套体育场馆,如:育才小学东区校配套有专业的篮球馆和羽毛球馆,华师大广陵初中配套有功能完备的大型体育馆等。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部分农村学校配套有室内综合馆,头桥中学即将开工的综合馆与报告厅相结合,为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础。

围绕“队伍互动”,突出平台搭建,实现“学训融合”。广陵区重点抓住教师、教练和社会指导员三支队伍,有效促进校内外各类师资的深度融合。建立一套学校体育研训体系,面对“学生近视率上升、引体向上能力下降”等问题,广陵区把备考体育教学水平当作一个突破口,专门成立学校体育研训总站,由一名特级教师领衔,配备6至8名专兼职教研员,全面加强教学规范的巡视、督查和指导。在城乡划区分块,建立一批学校体育研训站,建立覆盖城乡的学校体育研训体系。同时,加大体育教师招聘力度。完善两支队伍互动机制,即业余教练进校园和体育教师兼教练的双向互动机制,考虑到体育教师个人特长不同,对于传统特色学校,主动邀请高水平的业余教练进校辅导。积加强体育教师的“一师一专”培养,鼓励业有专长的教师跨校跨学段担任教练员。选聘一批社会教练,为进一步丰富素质教育内涵,加强与各类社会指导员合作,重点选聘一批体育协会资深爱好者,协助学校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为充分发挥协会特长,今年特别将项目拓展到课后延时服务上来,鼓励学生参加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精彩的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学校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围绕“项目打造”,突出品牌共建,实现“优势融合”。将传统优势项目与集团化办学相结合,广陵区在艺术体操、跳水和乒乓球项目上,具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2020年试行小学集团化办学后,将优势与教育集团进行对接传承,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后备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将学生体质备考与体适能项目相结合,新建立区级少儿体适能示范训练中心,建立40个检测站点,形成1个数据库。将学生“一文一武”与“一校一品”创建相结合,贯彻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方针,突出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申报评定,出台《广陵区重点体育项目进校园建设方案》,具体明确18个项目和日常训练管理要求。充分发挥扬州大学项目优势,加强对特殊儿童的运动康复训练,保障延伸并覆盖到特殊教育领域,提供出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特色化服务。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