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亲子共读有助于幼童语言水平,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张雪岩  2020-07-30 12:07:46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亲子共读有助增强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可望让孩子们的语言水平超出同龄人8个月。

研究人员回顾分析过去40年间美国、南非、加拿大、以色列和中国的16项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平均年龄39个月大的儿童。结果显示,与父母或者看护人经常共读的儿童更善于表达自己,语言理解力更强。

研究项目牵头人詹姆斯·劳说:“我们已经知道,与幼童共读能促进他们的发育,提高以后的学习成绩;这项研究显示的8个月优势引人注目。当你研究的是5岁以下幼童时,8个月的区别相当大。”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共读?

一、固定的阅读时间。

家长应该为孩子指定一个固定共同阅读的时间表,准备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并且持久进行。切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工作而把亲子共读的时间耽误,这样会对孩子习惯的形成不利。比如:可以设置为早上吃饭后上班前的半小时,因为有些家长忙,难免晚上会加班。为了形成孩子良好的、终生的阅读习惯,指定一个固定时间表和固定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二、共同参与阅读。

亲子共读为什么叫共读?就是因为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参与到阅读中,切记不能将亲子共读进行为单方面的“家长读,孩子听”,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非常没有参与感,应当家长读一会,孩子读一会。

三、提问与总结。

在阅读中,难免会遇见一些问题,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细心留意问题,注意设问,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不可以把孩子的思想束缚在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上。

读后要注意让孩子总结,描述本节内容是什么,在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提问,读本肯定是选择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的,所以孩子有问题很正常,这时候孩子会对家长进行提问。

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导学生,等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在他想说却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再去启迪他。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要让孩子思考一会,实在想不出来,家长再给予指导。思考时间时间过短,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就想问家长,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空间;思考时间过长,孩子的注意就会被其他的事物吸引,而忘记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亲子共读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跳一跳,够得着”。选择的儿童读物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宜,切记不能选择难度太大的读物,避免孩子理解困难,放弃阅读。

二、循序渐进原则。

读物的难度应遵循循序渐进选择。刚一开始可以选择不那么难、儿童能接受的读物,在儿童能接受后,逐步加大难度。

三、启发式原则。

故事要对儿童发展有帮助,能够对他的生活中有所启发,从故事中获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趣味性原则。

要注意兴趣的激发。兴趣的良好的导师,若是没有兴趣的引导,孩子很难静心阅读。因此,家长的引导就格外的重要。可以在进行一本书的阅读前,和孩子做一个游戏,讲一个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情节的变化,故事有起伏的地方,家长的语气也有有所变化,激发孩子的兴趣。

亲子阅读的的好处有什么?

一、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二、增强孩子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三、备考写作能力。

四、增加知识范畴。

亲子阅读的是非常多的,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才会成长的更好、更聪明。同时一定要注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的时候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生,也许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