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有助于幼童语言水平,如何进行亲子共读?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亲子共读有助增强学龄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可望让孩子们的语言水平超出同龄人8个月。
研究人员回顾分析过去40年间美国、南非、加拿大、以色列和中国的16项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平均年龄39个月大的儿童。结果显示,与父母或者看护人经常共读的儿童更善于表达自己,语言理解力更强。
研究项目牵头人詹姆斯·劳说:“我们已经知道,与幼童共读能促进他们的发育,提高以后的学习成绩;这项研究显示的8个月优势引人注目。当你研究的是5岁以下幼童时,8个月的区别相当大。”
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共读?
一、固定的阅读时间。
家长应该为孩子指定一个固定共同阅读的时间表,准备一个固定的学习环境,并且持久进行。切记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工作而把亲子共读的时间耽误,这样会对孩子习惯的形成不利。比如:可以设置为早上吃饭后上班前的半小时,因为有些家长忙,难免晚上会加班。为了形成孩子良好的、终生的阅读习惯,指定一个固定时间表和固定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二、共同参与阅读。
亲子共读为什么叫共读?就是因为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参与到阅读中,切记不能将亲子共读进行为单方面的“家长读,孩子听”,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非常没有参与感,应当家长读一会,孩子读一会。
三、提问与总结。
在阅读中,难免会遇见一些问题,家长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细心留意问题,注意设问,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不可以把孩子的思想束缚在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上。
读后要注意让孩子总结,描述本节内容是什么,在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也可以对家长进行提问,读本肯定是选择孩子不能完全理解的,所以孩子有问题很正常,这时候孩子会对家长进行提问。
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教导学生,等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再去开导他,在他想说却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再去启迪他。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要让孩子思考一会,实在想不出来,家长再给予指导。思考时间时间过短,孩子以后遇到事情就想问家长,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空间;思考时间过长,孩子的注意就会被其他的事物吸引,而忘记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亲子共读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跳一跳,够得着”。选择的儿童读物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宜,切记不能选择难度太大的读物,避免孩子理解困难,放弃阅读。
二、循序渐进原则。
读物的难度应遵循循序渐进选择。刚一开始可以选择不那么难、儿童能接受的读物,在儿童能接受后,逐步加大难度。
三、启发式原则。
故事要对儿童发展有帮助,能够对他的生活中有所启发,从故事中获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四、趣味性原则。
要注意兴趣的激发。兴趣的良好的导师,若是没有兴趣的引导,孩子很难静心阅读。因此,家长的引导就格外的重要。可以在进行一本书的阅读前,和孩子做一个游戏,讲一个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情节的变化,故事有起伏的地方,家长的语气也有有所变化,激发孩子的兴趣。
亲子阅读的的好处有什么?
一、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二、增强孩子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
三、备考写作能力。
四、增加知识范畴。
亲子阅读的是非常多的,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才会成长的更好、更聪明。同时一定要注意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的时候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生,也许还会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