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双师教学”是至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图)
K12阶段的在线教育一直是让众多在线教育人士倍感头疼的领域,拥有强大教育资源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做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5月22日,由中国经济网主办的“2014中国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在线教育 中国之道”。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王军以“人大附中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发表演讲。
王军在演讲中介绍,2005年,人大附中联合全国一百所优质中学,创建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带动教育均衡化发展;2012年开设了跨校课程选修,并介绍了学分认定标准;2013年开通了双师教学(1+1慕课教学),并认为“双师教学”是至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刚才张教授问我们准备好了吗!下面我谈一谈作为实体学校所做的一些准备,供在线教育的同仁们参考。
各国在线教育MOOCS,他们有50多万学生在线学习,印度有2000多万人的大学入学人数。在硅谷有很多的高科技企业,很多的年轻工程师都是印度来的,印度的年轻人很多是通过网络获得知识,获得技能。据统计,有10%的学生是印度学生。非洲这一贫穷的地区,成立了非洲虚拟大学,有27个国家建立了在线学习网,有4000多学生已经毕业。
看一下企业,正保教育开放平台,2000年成立,现在开设了13个方向的教育培训,每年的培训人数有300多万,已经累计培训3000多万的学生。再看一下国外的中学,斯坦福大学在线中学学生人数超过了500人,40%全日制学生,20%非全日制学生,80%学生来自高中,这些学生来自美国的45个州。67%教师在斯坦福和哈佛等高等教育学院。在上课前学生按需观看相应的讲座或做阅读作业,每个课程,班级一周碰面2次,每个研讨会时长75分钟,回顾制定资料,问题讨论。
翻转课堂实践路径:把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的过程进行翻转,把教师的职能进行翻转,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进行问题解决或者是交流和个别的指导。
信息技术对技术发展有革命性的影响。通过在线教育的形式,它可以很大的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差距。
2003年非典期间教师网上教学培训,有4000多名的学生在家里学习,当时的教育主要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2009年教育技术发生了变化,当时在甲流期间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过程直播,在家里学生就可以通过课堂直播的方式学习学校的课程。我们正在做的一些在线课程有中学反转课程教学、双师教学、泛在学习、资源(案例)管理(分析)等等,通过资源共建共享来实现学校的社会责任至大化。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
2005年12月19日人大附中和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一起成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联盟有五大特点:机制创新,这个联盟采用政府支持、学校参与、企业共建的机制,人大附中提供专家团队,课程设置、日常管理、网上答疑。教育部科技司进行政策方面的支持,4200多所联盟学校共建网上的交流资源进行资源使用,采用教育云服务模式,实现了五大功能:校校有节点、班班有群组、人人有空间、资源能共享、宏观有管理。开发名校教育资源,目前联盟已经联合了全国39所知名的中学共同开发教育资源,有课堂的实录、老师的讲座、实验、动画、图片。目前视频教育资源已经有15000多课时,其他资源优60000余件。在网上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60余门。包括人文艺术类、体育健康类、生活技能类、科学素养类等等。
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包括教育科技司下发的指导意见,各省教育厅下发的联盟学校的名单,推荐了一些学校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到目前为止,联盟已经有4200多所学校共建共享了64000多件的优质教育资源,有70多万的实名注册的教师和学生,在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个省都有联盟学校。
另外,在手机也开通了人大附中公开课,除了人大附中还有其他学校的公开课都在手机上面可以搜索,这些课程都是不用付费,都是可以免费观看的。和一些省市的一些资源网进行了合作,像北京市中小学生服务平台,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帐号,都可以上北京市中小学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帐号可以找到上面的资源。
跨校课程选修及学分认定
在2012年我们开设了跨校课题选修,2013年开通了双师教学,2014年每个月有一次教育公益大讲堂,主要邀请教育名家,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讲座。第一讲在河北省阜平县已经完成了,有2000多在线老师进行了听讲。
使用者心声:有的学校的老师把资源作为他们的课程。有的老师把这些资源当做备课资源使用,有的学校的老师也积上传自己的教学资源。
跨校课程选修,我们从五方面进行了跨校课程的选修:
1、构建起跨校网络选修课平台。
通过网上视频点播,远程的视频互动,网上的视频直播等进行网上课程教学,通过课后作业、信息小组和文字交流进行课后辅导,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2、建设跨校综合开放课程资源。
1)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相结合
2)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相结合
3)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相结合。
4)激发情趣与开发课程相结合。
课程实施对象:主要面向学有余力、有突出特长和创新牵制的学生,同时兼顾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
目前开设了19门课程,包括国际安全中的科技问题、古今中外有趣的文化现象、名家讲坛、自然科学类、时尚英语、微观经济学、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经营策略、心理学、大学先修课—微积分、科幻物理学等等。
3、组成跨校课程资源建设协作体。
课程开发团队:本校老师、外频老师及志愿者、电教及信息技术教师等组成。与高校协作的师资团队:以大学专家学者为主。
4、形成了跨校选修课程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地点,自主选择学习次数。学校86%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平台学习时间可以自己安排,50%的学生认为听不明白的可以多听几遍。
5、构建课程评价和学分共享机制。
考核方案的制定原则:突出学习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在这两方案进行对学生的考核。包括学生的登录指数下载课件,完成作业的情况各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
跨校选修课程学生考核情况统计表:至近有860多名学生报名进行了学习,参加考核的有453名学生,通过考核的有122名学生,26%,这是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基本通过概率。有的学生报名很积,但是过程没有办法坚持下来,没有通过考核。但是有余力,的学生会积地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跨校选修平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经历,满足了他们爱好广泛的需求为他们创设了主动性发展、个性发展的成长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利于中学生潜在创新的能力和环境。
双师教学(1+1慕课教学)
通过人大附中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开展五省市13校网上“双师教学”。人大附中教师主讲初一教学并远程直播,远程校教师辅导。目前13所学校分布,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选择的是乡村一级比较贫困的学校。
教学模式。一种是采用直播的方式进行教学,老师先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老师进行引导。在直播的过程中,本地的老师加入进行分组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进行辅导。录播课堂可以采取的方法,老师提前把课程进行编辑,选择需要给学生看的内容,融合到自己教学过程中。
我们对学习成绩进行了对比,很多学校的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大力的提高,目前试点是初一的数学,下学期会开通初一、初二的数学。我们对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有些学校表现的非常好,包括内蒙古和林二中的试点班级是全校的普通班双师教学开展一学期后,期末考试成绩位居全校第一名,进步相当大。广西桂林朝板山中学在开学初选择了中到偏上的班级作为试点班,在期末考试中试点班成绩排列在学年第一名。广西田东上法初中在年纪中的普通班,通过试点他们也考到了学校的第一名。
“双师教学”是至有效的教师培训。“双师教学”是教师培训中至行之有效的途径,是至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内蒙古清水河中学校长说,我当过教师,参加过很多次国培,觉得双师教学是至有效的方式,因为每堂课本都是在线直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广西的老师认为接触到这种“双师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学校能有这样的培训很难得。河北赞皇一个老师说学习在学习,我也在学习。他们班上原来是全年纪倒数第一,现在变成正数第一,原来是46名学生,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加入这个班级,现在已经到了70名学生。另外“双师教学”项目班学生的自豪感,根据老师的反馈,项目班的孩子总是在外面说我们跟北京人大附中的学生一起上课,人大附中的老师教我们。
谢谢大家!
最新资讯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