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之“形象”(1)

来源:   2007-04-23 16:02:17

李先诰

  诗歌中的形象是指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如画面、事件、景物、人物、抒情的主体和抒情的对象等等。这些形象,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诗人在对社会现象选择、集中、提炼和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

  形象是诗歌至基本的要素之一。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有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两大类,其中,景物形象包括物象和意象,人物形象则包括客体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鉴赏诗歌时,只有了解了诗歌所塑造的形象,才能正确评价其内容,深入领会其感情。因此,中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其考查内容主要有:

  1. 对形象的识别及对其特征的把握。

  2. 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其作用的分析。

  3. 对意象及其寓意的感情。

  4. 对形象的作用或社会意义的评价。

  5. 对作者通过形象所营造的意境的品味。

  综上所述,对“鉴赏诗歌形象”这一考点的考查,范围广,内容全,有些题目还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

  一、合理想象,再现诗歌所营造的艺术意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就是想象。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就要发挥合理想象,再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所谓“形象大于思想”,正是鉴赏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的结果。

  例1. 阅读王维的《过香积寺》,试分析颈联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解题方略:解答这种意境(或画面)再现的题目,第一步,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描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诗中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特点,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以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答案:溪岸曲折,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仿佛发出呜咽之声;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照在青松上,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格外阴冷。这一联,作者将“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日色之凄冷与泉声之幽咽相互烘托,绘声绘色地营造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现场练习1

  阅读王昌龄的《送魏二》,简析诗歌三、四两句勾勒出怎样的图景,绘景有何特点。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二、诗中赏画,准确把握诗歌的物象特征

  所谓物象,是指诗歌中描摹的具体鲜明的景象,它着眼于具体景物的色香形味、动静虚实,追求“巧构形似”,以形成优美动人的画面,达到逼真、传神的艺术效果,进而传达出诗人的某种情感。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仗。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涵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解题方略: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抓住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至好是按原诗的顺序逐句分析),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其组合方式如何,然后由此推出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所蕴涵的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诗歌所描绘的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当然,也有“以乐景写哀情”的。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至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抹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注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现场练习2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古典诗歌的意境,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之分。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1][2]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