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大纲(三)
位,保证内江与外江相互分隔。沿金刚堤,设有湃缺,以备内江泄洪。在内金刚堤南端,内江左岸虎头岩对面,筑起一座湃水坝,名“飞沙堰”。堰高设计以内江灌溉所需水量为准。当内江水量超过所需限度时,多余的水可从飞沙堰自动穿过江心洲,泄入外江正流。如遇特大洪水,飞沙堰还会自动决堤,使洪水顺畅排出,从而保证进入灌区的水量不致为患。
内江水流至飞沙堰,为将其水引入成都平原的灌渠,须穿过湔山(今名玉垒山)伸向岷江的一道岩石长脊。李冰指挥民工在这里凿开了一个口门,状似瓶口,故名“宝瓶口”。它成为控制入灌水流的咽喉要道。内江通过宝瓶口,经下段仰天窝等节制闸,一而二,二而四,一分再分,缓缓流入农田灌渠。利用成都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形成扇形自流灌溉网络系统。
宝瓶口与岷江正流之间,尚留有一座砾岩山丘,名“离堆”。宝瓶口小,内江水流至此受到扼制,于是在右侧“离堆”的顶托作用下,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旋流。正是这个人工形成的回旋流,将内江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卵石甩向飞沙堰,从而保证宝瓶口和下游灌渠不致淤塞。
都江堰被人们推为我国古代利用系统方法设计水利的典范。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简单的几件工程,由于相互配合得巧妙,成功地实现了自动分流、溢洪排沙、自流灌溉三项效能。分水鱼嘴随季节自动控制流量,飞沙堰调节内江水位,自动排除泥沙卵石,宝瓶口顺利持久地将江水导入成都平原自灌系统。都江堰工程造价低,质量高,功能多,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中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的千古绝唱。
(1)请概括“宝瓶口”这个主体工程的作用。
(2)说说都江堰工程的整体优势是什么?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问题。
科学与艺术
李政道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
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它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尽管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
因此,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对艺术的美学鉴赏和对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随后的感受升华与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和它的促进,我们的智慧能够开创新的道路吗?而没有智慧的情感能够达到完善的意境吗?所以,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两者都在寻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对自然的探索则是人类创造性的至崇高的表现。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至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1)阅读本文,简要说说科学和艺术在哪些方面本质上是一致的。
(2)细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①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
②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
12.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回答问题。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来源:中小学教育网(整理)
最新资讯
-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2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3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4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5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6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7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8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9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 10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搜索热点
- 1 关于举办“AI赋能创新人才培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研修班的通知
- 2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3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 4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微课展示活动
- 5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1月)
- 6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0月)
- 7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老师课堂(7月)
- 8 精彩回顾——国家基础教育网络扶贫扶智暨大规模推广双师教学调研会
- 9 双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 10 双师课堂的那些事儿——广西省上林县三里中学双师教学经验分享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