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数学成绩上不去,不是孩子笨,改掉这几个坏习惯!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7-28 10:49:18

数学学习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不像语文、英语那样,即使课堂上没有跟上,课下努力复习也可以有所提高。对数学来说,由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强,一个知识点没跟上必定会影响另一个点的掌握,甚至,会影响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

数学成绩上不去,不是孩子笨,改掉这几个坏习惯!

那么,怎样才能帮孩子解决数学这个困难的问题呢?

纠正数学学习的坏习惯

数学成绩上不去,或多或少与学习习惯有关。如果孩子在数学学习中有以下习惯得话,一定让孩子尽快解决。

1. 课堂上不认真听课

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学习,而课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课上是否认真听课,倘若上课开小差,就很容易错过某个重点知识的讲解,导致课下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

2. 学习无规划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老师和家长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小到每日计划,大到学年计划都安排好了。所以,一个针对性地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3. 边做题,边翻参考资料

有的孩子边做数学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至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数学,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至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4. 只做题,不思考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至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只相当于背书。

做题时要学会思试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 打草稿,随心所欲

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因为草稿乱七八糟,条件写错或者抄错了答案导致扣分,这就是随意打草稿的后果,而且一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检查到。

养成打草稿注意条例清晰的习惯,有助于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备考对复杂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考场上才能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6. 看完答案,就不管了

仅仅粗略地看看至后的答案,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解决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至常见也至严重的错误。做完数学题和考试考完后,一定要多分析做过的题,尤其是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分析整理。至好专门整理一个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整理,定期翻阅。

7. 刻意练题

练题,的确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但练题也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练题是没有计划,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随随便便找一些题当作业一般做完就了事,并没有思考这些题背后的思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练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怎么对数学产生兴趣?

先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非常讨厌数学?

每次给小学生做调查问卷,评选至喜欢的科目的时候,你都会发现,数学和体育总是榜上有名。但如果你把调查对象换成高中生,喜欢数学的人的比例就非常低,甚至把这列成至讨厌的。这个真的有点可惜,很多父母也非常头疼,觉得孩子以前数学不错呀,为什么现在越来越不行了呢?在这里简单帮您分析一下原因。

数学的小学阶段,打个比喻,就像手里攥着一本游戏攻略一样。只要你能按照游戏攻略上的指示,就能获得宝物。换句话说,只要按照老师课堂上教的方式,不理解也可以背下来,在数学考试中,同样能获得不错的分数,这当然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到了中学,情况变了。即使像小学一样,用不理解就背诵的方法,真正上了考场,分数也不见起色。因为,初中或者高中,太多题目是无法靠死记硬背解决的。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年级的增加,变得越来越明显。

该怎么提高数学能力?

第一点,也是至重要的一点——停止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看到这四个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非常出乎意料——数学也能背吗?其实很多孩子学数学都是死记公式和解法。但可以确定的是——越是尝试死记公式和解法,越是无法学好更复杂的数学,直到变成死循环,觉得数学非常无聊,讨厌数学。

第二点,培养孩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这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任何学科的起点。就是现在家长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例如,给孩子一个陌生的机器或者玩具,然后再配上一本说明书,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研究、思考。即使擅长数学的人,在操作无法靠直觉理解的机器时,也会靠着研究说明书,彻底了解其整个的功能。这是一个非常不错,并且非常有趣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

学习数学,要注重学习方法,所以,各位家长们:给孩子们多点耐心、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孩子的数学成绩才会备考的更快哦!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