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父母如何心平气和辅导孩子学习?

来源: 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编辑:阿晶  2020-07-28 16:29:06

现在的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前都要进行一番自我催眠:心平气和,要有耐心,理解孩子,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

可真到辅导的时候,就会发现崩溃来的太突然,就像龙卷风。

lALPGoGu9x7M0ovNAX_NA4Q_900_383

讲一遍不会,没事,心平气和再讲第二遍……第n遍后,妈妈被气哭,换爸爸上场,然后整整2个小时过去,还不会!!!一场男女混合双打即将袭来……

父母生气的点在于“这么简单的题,讲100遍了还不会,要么是心根本没在题上,要么就是没动脑子!”。

然而,这个“简单”的结论,来自早就已经学会的大人,对孩子来说可并不简单!

比如,7+8=15这道算术题,我们一下就能口算出结果,但孩子要真正理解这道题却需要经历漫长的动作操作阶段和数形对应的形象思维阶段,至后才是抽象的数字运算阶段,这中间要经历好几年时间。

已经掌握的人很难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想象不到还没掌握的人正在经历什么样的困难,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知识的诅咒。

比如,辅导作业时,父母常说的“这么简单还用想吗?”,这就是被知识诅咒的典型表现。 

一方面,陷入知识诅咒的一方,会高估掌握信息少的一方的能力。

关于这一点,从斯坦福大学曾做过的猜歌游戏的实验中就能看出:

另一方面,陷入知识诅咒的一方,讲解时容易一步到位,忽略那些初学者理解知识时必要的中间步骤。

比如,父母很纳闷孩子明明会3+5=8,怎么遇上3+?=8就不会了?

在大人看来,这两道题就是一道加法题和它的逆运算,但其实背后的思考步骤和要求的思维能力大不相同:

3+5直接计算就好;

3+?=8由计算升级成了推算,要先根据整体和部分的逻辑关系推出?=8-3,然后才是计算出8-3的结果。

对于早就熟知整体和部分逻辑关系的大人,不用花时间思考就知道选择哪个公式,立马得出 ?=8-3=5,所以跟孩子讲解时常常忽略中间步骤。

但孩子可就听不明白了,因为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逻辑关系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比如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前,需要利用分割盘、豆子等实物摆成下图的样子,借助实物工具,在动手的过程中,才能慢慢体会、总结出它们的关系。

意识到知识的诅咒可以从认知上改变父母,提高对孩子的容错率,同时也会提醒我们在讲解时切入“傻瓜”模式,拆解成更详尽的步骤,帮助孩子理解。

管住嘴,不该说的再气也不说

教了很多遍不会,重复讲过的题下次还错,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很容易被气到头脑发昏,然后脱口而出“没脑子吗?”“咋这么笨”之类的话。

大人可能觉得是一时气话,没放在心上,但孩子可是会听到心坎里,关键是孩子真的相信!以后越学越笨,这就是幼儿教育家凯茨所说的“习得性愚蠢”。

本来孩子在学不会、屡屡犯错的时候内心就充满了挫败感,这时父母“笨”的评价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彻底的无能感,他甚至还会把这方面的无能感迁移到其他事上。

 在朋友那里看到过这样一个真实例子:

 朋友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教孩子5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可孩子就是记不住,至后朋友气急之下恨恨地说了句“你咋这么笨!”。

当时没觉得有啥,但是后来发生件事,让她特别后悔。

几天后,朋友带着孩子去楼下练习跳绳,孩子虽说运动天赋一般,但劲头很足,每次都坚持跳,可这次却在绊了两次脚后,神情沮丧地说:“妈妈,我就是笨,什么都做不好,跳绳也跳不好”。

听完后,朋友非常心疼孩子,也很后悔,没想到自己之前无心说的那句话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心理压力。

学习策略误区

“连续读1个小时,就不信还背不下一首诗”

“错的字抄写100遍”

这些话熟悉吗?小时候身边的父母、老师是不是也经常用这种方法惩罚你记不住、学不会?现在我们又“传承”到孩子身上了,其实它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

1917年的一项国外调查研究里,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学习同样的资料,其中一组只是重复阅读资料,另一组除了阅读资料,还会默诵。

等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插入默诵的那组学生,成绩要高于只是重复阅读的那组,其中把60%的学习时间用在默诵上的学生成绩至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重复阅读常常会陷入一种无意识的背诵,而且多次阅读后的流畅感会造成一种好像我已经会了的错觉。

中间加入检测,一方面可以发现不足,后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头脑中用于检索知识的神经回路,以后记得更牢固。

这个检测,可以是自检,也可以是由他人主导的测试。不论是哪种,我们一定要注意一点,摆正心态:测试不是判定至终学习成果的标尺,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的过程。

孩子在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成人成熟,所以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耐心,所以对孩子多些耐心吧!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和孩子一起成长!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