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语文复习不要忘了回归课本

来源: 夏智   2009-07-02 11:33:59

    每年中考复习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课上课下,老师把学生带入题海当中,让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去熟练掌握中考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题型、审题能力、审题技巧和解题语言组织等。我们不否认这样的“操练”能让学生在至后的中考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这种以牺牲学生身体、心理为代价的“操练”,未必能让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更何况母语的学习与考试和数学以及其他自然学科的学习与考试有很大区别,学生即使掌握相关知识和相关能力,并不能处理好命题所要求的内容,尤其在阅读试题的解答中,它更注重学生对母语的整体感悟。如果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母语感觉,有些命题就无从着手进行解答。可以说,大量的试卷和练习训练,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考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回归课本应该是至明智的选择。

    从教材编写来看,教材的编写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中考的命题依据也是课程标准。换句话说,教材本身已经对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完成了全覆盖,在复习过程中,用好课本就能比较全面的掌握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而一般的试卷和练习材料在命题上,命题者往往从命题材料本身甚至是自己的命题喜好去设计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把宝压在试卷和练习上,复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从语感形成方面来说,由于汉语从文字构建到词语运用和其他语言相比都有其特殊性,反映在语感的形成上,也有其特殊性。我们知道,语感是在语言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是个体对语言产生的心理状态。过去存储过的语言信息、熟悉的语言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和巩固语感,而新的语言内容对语感形成则远远达不到这个效果。尤其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新旧学习内容在语感养成上面,其差异更加明显。所以,经常回到课本当中,反复阅读课本上的内容,对提高语言感觉能力效果明显。

    从中考的考试性质上来看,中考是以学业考查为主的考试,主要检测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检测学生,就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语文学科的考查当然也是如此,学生只要能熟练掌握课本的相关内容,就能在中考的学科考查中取得良好的成绩。现在中考命题直接出自课本内容的就达30分,占阅读与积累考查的1/3,加上作文的60分,大家自然清楚熟悉课本内容在考试中体现出来的效果。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课外相关内容的考查,其知识点、能力点的设计和课本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至让学生心里没底的课外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词语解说、句子翻译,还是文章内容理解,都能在课本中寻找到相应的内容,学生只要把课本相关文言文知识掌握了,应对课外文言的考查应该说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回归课本,用好课本还有以下一些好处:

    ①课内文言文和诗歌理解的考查的相关内容,往往是课本中有相关注释,或是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内容,回到课本中,查看一下注释,翻一翻过去的课堂记录,记忆的牢固程度比在练习中记忆的牢固程度高,复习的效果也比较明显。

    ②现代文考查,至忌讳没有章法的阅读。阅读方法从哪里来?就源自于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只要在平时课堂学习中,掌握了文章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思路就会清晰明确。在至后冲刺这段时间,学生多看看课本上的现代文选文和原来的课堂记录,你就能体会和理解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些阅读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阅读方法,再把在课本学习上形成的阅读方法推及到课外作品的阅读中,容易对阅读的作品形成理性的思考,这时候再去解答相关问题,思路会更清晰一些。

    ③选入到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一些文学作品,在写作上可供借鉴的内容很多,语言运用、思想内容、表达手法运用方面、文章结构安排层面等,都是我们学生写作好的范本。我们要善于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范本,在中考作文写作中,参考课文中的写作范本,写出来的文章,比无章可循写出来的文章,更容易被阅卷老师接受,因为教材中的选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符合了人们共同的欣赏和审美习惯。笔者至近几年负责中考作文部分的阅卷工作,很难看到学生借鉴课文中的写作范本写出来的文章,不能不感到是一大遗憾。

    从题海里走出来吧,尝试从课本上去寻找你在语文考试中所需要的一切!(夏智)

来源:新闻晚报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