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活动.探究》栏目教学特点
石嘴山市三中 吴永忠
新课程中的《活动.探究》栏目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了导向作用。该栏目倡导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的体验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渗透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提供了有效载体。如何在新一轮课改中通过《活动.探究》等实验栏目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积建构,是新课程教学实施中值得研究的的重要课题之一。这里谈谈一年多来对《活动.探究》栏目教学的实践与尝试。
一、通过基础铺垫,强化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为进行探究创造条件
为了保证《实验.探究》栏目的教学效果,要特别强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开学初,在让学生观看《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微型实验》录像带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设计了一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演示试验,来强化实验操作。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在操作规范、讲清操作要点的同时,反复示范,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意识地去练习有关操作。如:液体的倾倒、引流、搅拌、振荡、胶头滴管的拿法及使用时的垂直悬空……,并长期坚持在每次的实验探究课上重点练习三到四个基本操作。如:在做钠的性质实验时,重点练习金属钠等固体的取用,指示剂的使用;在《氯气能与水反应吗》实验探究中,重点练习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胶头滴管的拿法及使用方法,试管的拿法及振荡;在《一定体积溶液的组成》活动探究时,重点练习,称取一定质量的物质时的注意事项(用左手轻拍右手的手腕等)、搅拌、引流,重点练习胶头滴管的使用。经过这几个实验后,在短短的一周多的时间里,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学生实验时的操作基本能够过关,为后来进行《活动.探究》栏目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开发相关栏目资源,强化学生的整合意识,形成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的旁边大多同时设有《工具栏》和《方法导引》栏目。每次在进行《活动.探究》栏目的教学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学课本,进行独立思考明确探究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时,如遇到困难,老师着重进行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习“工具栏”中的有关内容,了解“方法导引”所给出的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程序性指导。经过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在每个学生都有所思考和质疑的情况下,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乃至全班同学的交流研讨。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信息、观点、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教师则主要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情景,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魅力。
在教学《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的现象》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认识了那些物质?通过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程序)来研究他们的性质的?表面上好象是在回忆复习初中的内容,其实是在引入新课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并且很自然地引出了科学研究的思想。
通过观察思考栏目,《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学生不仅学会了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观察法(看、听、闻、触到的内容,沉淀、色变、气泡、发光、放热、导电、爆炸等)、比较法(可用小刀切,说明纳很软,钠沉在煤油中,浮在水面上,根据已知的煤油和水的密度,推测钠的密度数据范围。能在水面上熔化成光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小于1000C)、实验法、分类法。又通过活动探究《金属钠与O2的反应》进一步认识了变量(条件)的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含义;反应条件的改变,改变了实验结果,为后来学习与量有关的反应(反应的条件,反应物的浓度,酸碱性,反应物是否过量,滴加顺序不同,结果不同)做好了心理准备,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是统领整个化学学习的一个总纲。但通过学生积主动的参与,不仅降低了教学的难度,还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验探究栏目《氯能与水反应吗?》时,开始只想把氯水发生的反应讲一讲就行了,至多是老师做一下演示实验。后来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还是放下去让学生探究。具体做法:每个实验桌上放一瓶氯气,(玻璃片上涂有凡士林,且实验室有通风设备)、蒸馏水、镁条、石蕊溶液,AgNO3溶液,Na2CO3溶液、干燥的红纸条、试管、胶头滴管、砂纸。
实验前学生讨论至后决定出如下实验发方案:先将干燥红纸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看是否褪色?再将湿润红纸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看是否褪色?实验结果证明了真正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HCIO,并证明氯气确实能和水反应。
然后将适量的蒸馏水倒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反复振荡,制得了较浓的氯水,并观察颜色,学生就会提出问题,氯气已经和水反应了,怎么还呈黄绿色呢?此时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所给试剂,按下表要求进行实验探究:
练习的实验操作: 试管的拿法 试管的振荡 胶头滴管的拿法、 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说明氯水中存在成分 |
1、氯水+指示剂(石蕊) |
|
|
|
2、蒸馏水+Mg条(去氧化化膜) 氯水+Mg 条 |
|
|
|
3、氯水+AgNO3溶液 |
|
|
|
4、氯水+Na2CO3溶液 |
|
|
|
5干燥氯气+红布条 干燥氯气+湿红布 |
|
|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如下新问题:①氯水和石蕊试液的反应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②把氯水加到Na2CO3溶液中,大部分学生没观察到气泡,少数学生就想到了Na2CO3溶液滴加到氯水中结果看到了气泡。
探究活动进行到这一步,学生这种源自内心的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自然而然得到了升华,并完成了一次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过去在讲授物质的量浓度时,一般先给出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即使采用了边讲边实验,两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是相当困难。本来学习物质的量就难,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更是难上加难,且强调了那么多注意事项,学生反而不会做实验,用时多效果差。
新教材:通过“一定体积溶液的组成”活动探究栏目的展开,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工具栏和方法导引栏目的帮助下,进行讨论。经过学生讨论,很容易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及溶液的配制。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实验且效果很好。细心的学生会自发的提出一联串的为什么,粗心的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不得不问怎么办,殊途同归,强化了实验操作要点并引出了误差分析。
以上做法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强行往学生脑子里塞知识,现在学生在“挺好玩”中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地去寻找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拒绝了复制型思维。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对保护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实验探究栏目教学的体会
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是观察学生积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所以在探究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学生能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学生能动手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至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把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自主的行为。学生对科学知识就更加好奇,探究知识的愿望更加强烈,自愿的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从事思考和探究。
与此相反,如果不给学生提供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机会,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因此,化学教师应作为一个合作伙伴,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和积建构。而教师则对新课程的改革表现出更多的“专业关切”,逐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课程的开发者。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实施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加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课堂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教知识为教方法;变重知识的掌握为重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有效的落实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理解基本概念和实验探究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最新资讯
- 1 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合作学校分布图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 1 双师课堂教学示范课
- 2 关于举办“AI赋能创新人才培育与学校特色发展”研修班的通知
- 3 双师课堂的那些事儿——广西省上林县三里中学双师教学经验分享
- 4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5 关于开展2022年度课题申报及新单位会员申请工作的通知
- 6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微课展示活动
- 7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1月)
- 8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名师课堂(10月)
- 9 人大附中精品公开课汇总——走进老师课堂(7月)
- 10 精彩回顾——国家基础教育网络扶贫扶智暨大规模推广双师教学调研会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