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第七届“基教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研究论文评审结果(含初高中)

来源: 基教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   2012-03-19 17:01:18
作者
单位
成果名称
评审结果
柏晓梅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中学校
学生学习维度课堂观察的尝试
一等奖
曹欢
隋芳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初探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的认识发展教学
一等奖
常青
海南华侨中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进行“层次化”教学初探
一等奖
陈争
北京市101中学
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促使学生建构核心概念
一等奖
仇传银
宿迁市湖滨新城晓店中学
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接艺术
一等奖
党玉琴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
对高质量课堂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的一点思考
——“同课异构”活动之《盐类水解》的教学反思
一等奖
邓玉华
成都市教科院
新课标面向课堂的教法学法研究
一等奖
范殿敏
山东菏泽三中
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系列品读
一等奖
傅鸿文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四中
云南省普洱市初中化学新教材
湘教版与人教版使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一等奖
傅茂兰
北京市龙潭中学1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2
化学元素观指导下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教学创新
一等奖
高春霞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
例谈如何上高三复习小结课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小结课复习策略
一等奖
高平
北京市96中
基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反应的应用的教学探索
一等奖
高涛
程红梅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实践探索
一等奖
高卫
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
初中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等奖
高修库
北京市第二中学
基于任务驱动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
一等奖
郭春红
北京十二中
入道有方·拓道循法
—以《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
一等奖
郭义敏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中学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一等奖
郭裕茂
浙江杭州第十四中学
新课程下教研组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等奖
何蜀宁
成都十一中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一等奖
何文轶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在整合中备考--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与鲁科版选修3第一章的整合教学研究
一等奖
贺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高三总复习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等奖
胡尚生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二中学
用好化学实验 催生高效课堂
一等奖
胡婷婷
黄钊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化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初探
一等奖
胡玉娇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研修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一等奖
汲晓芳
杨彬
杨海波
山东省实验中学
济南育英中学
考试与评价研究(中高考试题分析研究等)
一等奖
江萍
福建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几种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教学价值意义
一等奖
黎敏
北京市丰台二中
基于“能量观”的原电池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
一等奖
黎绍亮
安徽阜阳二中
盐类水解教材比较研究
一等奖
李昌芸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一等奖
李晋城
深圳市平冈中学
新教材高中化学模块教学的衔接研究
一等奖
李思盛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新课程背景下导学与评价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等奖
李先栓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以生物学知识为平台开发中学化学实验资源
一等奖
李向红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践行以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
一等奖
李院生
长丰县吴山中学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辅导网页设计与制作
一等奖
李志刚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中学化学教学中能量观的教学价值和建构策略研究
一等奖
林红焰
宋晓敏
陈争
北京景山学校
北京八一中学
北京101中学
基于核心知识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
一等奖
刘明华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有关化学平衡常数不得不说的几个问题
一等奖
娄福艳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可视化策略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等奖
陆晓萍
刘懿梅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做好初高中衔接
一等奖
秦蕾
李宇明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基于核心知识的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一等奖
邱德芹
济南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下化学概念教学流程的研究
一等奖
任会平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
概念图对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研究
一等奖
沈彩娣
浙江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课例设计初探
一等奖
盛连蔚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有机化学基础》
教科书之内容结构比较研究
一等奖
宋晓敏
北京市八一中学
在问题解决体验中发展学生的洞察力
—— 基于化学平衡常数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等奖
宋兆爽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基于化学反应原理的实验探究教学策略初探
一等奖
唐云波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等奖
陶秀梅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
一等奖
汪峰
安徽省淮北市教研室
2011年安徽省淮北市初中毕业与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
一等奖
王继红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高三化学复习中习题编制的思考与实践》
一等奖
王菁菁
谢仙雄
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学
浅谈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与体会
一等奖
王希俭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
论苏教版化学1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等奖
王玉辉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组
基于核心知识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
一等奖
魏鸿
北京市昌平一中
在化学探究教学中教学情境的特点及创设策略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吴殿更
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
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等奖
吴嘉清
江西省兴国平川中学
基于核心知识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
一等奖
吴沛雨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等奖
吴顺迪
童晓燕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基于绘制中和滴定曲线的课堂演示实验研究
一等奖
徐荣芳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等奖
徐伟念
北京景山学校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高考命题趋势的研究
一等奖
徐亚玲
李俊
四川成都三十七中学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四川省高中化学学生实验开设状况调查与分析
一等奖
阳彩霞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等奖
杨光辉
邓玉华
成都市金牛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与建议
一等奖
杨艳红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基于高中教材分析学生对水溶液中微粒作用的认识发展 [北京教育学院学科教育学重点建设项目成果] ——以“盐类水解”教学为例
一等奖
袁亚波
四川省成都市成飞中学
创设学生活动,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一等奖
张国春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中学校
新课程理念下的DJP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
一等奖
张雪艳
深圳市平冈中学
让化学课动起来—走进探究式教学
一等奖
张永存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加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等奖
赵长宏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电化学知识在不同模块教学中功能地位研究
一等奖
郑爱民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利用探究性实验突破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难点
一等奖
郑毓康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
教研论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一等奖
周改英
上海市洋泾中学
化学新课程探究性教学的现状反思与校本实践
一等奖
周开军
安徽省淮北市西园中学
福尔摩斯式破案与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
一等奖
周绍翰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基于微粒观下“盐类的水解”的
教学再设计与思考》
一等奖
周业虹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高中化学会考试题评价研究报告
一等奖
朱锐敏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
新课程“化学实验”合作学习的思考
一等奖
卓红彬
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
初中生化学探究学习的实践研究
一等奖
吕玉卿
郑州二七区教师进修学校
初中化学课堂探究式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
一等奖
徐淑君
郑州八十三中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等奖
何登宇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一中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一等奖
刘慧贞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等奖
甘强
郑州市第九中学
基于电子白板技术的Flash课件在原电池教学中的应用
一等奖
王凤伟
黄慧杰
贺效祖
郑州市回民中学
分层教学三级目标达成的教学程序研究及典型课例
一等奖
钟迪
陈文杰
郑州市第九中学
高中化学课堂实施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研究
一等奖
艾宏国
王玉辉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
基于核心知识的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白建娥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点击有效教学策略 把握课程改革脉搏
二等奖
白谦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研究及案例
二等奖
白萧
四川成都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由化合价教学看化学记识性知识中的美育教育
二等奖
柏艳
安徽省蚌埠九中
做好初高中衔接 促进教学模式转变
二等奖
曹发根
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电解质的定义为什么不改一改
二等奖
曾华平
成都经开区实验高级中学
化学教学与兴趣激发
二等奖
常晓坤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二等奖
陈芳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考试与评价研究
二等奖
陈海莉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组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价值的认识
二等奖
陈海莲
海南省儋州市新州中学
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等奖
陈晶
邹铁林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浅谈新课程下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堂实效性
二等奖
陈九段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高庄乡第四中学
论文《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
二等奖
陈俊英
山西省实验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等奖
陈美钗
福建漳平三中
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二等奖
陈日升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生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的误区
二等奖
陈勇梅
成都市双流县华阳中学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激励学生有效参与的三种方式
二等奖
崔凤强
安徽省界首市大黄中心学校
对如何上好化学课的研究
二等奖
邓小林
广东省东莞高级中学
新课程化学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二等奖
丁爱军
江苏省扬州中学
《化学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等奖
丁革兵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高中化学新授课“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二等奖
东启云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基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化学核心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二等奖
董向文
福建省霞浦县第六中学
《以校为本集体备课制度的几点建议》
二等奖
杜丽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中学
中学化学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探索
二等奖
杜宇环
广东深圳布吉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备课研究 ——备战高三
二等奖
范晓凤
深圳市平冈中学
浅谈类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等奖
丰建国
湖北省谷城县谷伯中学
对初中化学分组实验有效性探究的思考与实践
二等奖
符忠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关于初、高中教材的脱节问题及几点建议
二等奖
付海静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中心学校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尝试
二等奖
付建影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教学策略》
二等奖
龚启虎
湖北襄阳枣阳高级中学
“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研究
二等奖
郭庆
海南华侨中学
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二等奖
国平
北市市中关村中学
化学微观表征教学策略及案例研究
—以《原子的构成》为例
二等奖
韩吉慧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有机化学基础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韩小珊
深圳市平冈中学
和谐化学课堂应把握的几个教学要素
二等奖
郝凤华
郑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再认识
二等奖
何翔
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
探讨化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二等奖
侯作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小学
会考复习中的“夯实基础 培养思维 发展能力”浅谈
二等奖
胡绍平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课堂的“强磁场”》论文
二等奖
胡云东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
论文《注重学法引导贯通应用概念》
二等奖
胡云贺
广东深圳布吉高级中学
情境设置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二等奖
黄祥勇
四川双中实验学校
初中化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探究
二等奖
黄晓凌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黄勇良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
乙烯制备实验的创新设计
二等奖
季振国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实践探索
二等奖
蒋蓓蓓
贾若冰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小注射器能起大作用
二等奖
蒋红年
高建伟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全面落实教学目标的“油脂”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二等奖
蒋小钢
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
从PISA评价结构反思制约中学生课堂
探究能力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二等奖
敬鳗力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用迁移教学法突破高中化学四大平衡教学的尝试
二等奖
赖天浪
福建省永定县培丰中学
新课程标准下九年级化学中考试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含2004~2009年龙岩市中考试题研究报告)
二等奖
冷启本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中心学校
创新化学实验  实现高效课堂
二等奖
李 超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论文《对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
二等奖
李海伶
张春玲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在新课程教学中改善后进生化学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等奖
李晶
北京市盲人学校
应用辅助技术提高盲校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
二等奖
李俊生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特点分析及启示
二等奖
李兰
四川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
二等奖
李士生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新课程指导下化学教学反思
二等奖
李顺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第六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等奖
李文燕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安宁中学
学会选择 懂得放弃
——走出高中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误区
二等奖
李欣宇
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
普通高中化学课堂采用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二等奖
李新义
吴艳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探索
二等奖
李雪琴
福建省莆田市第五中学化学组
研究新教材 探讨新教法
二等奖
李瑜峰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云南省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使用跟踪调查比较研究
二等奖
梁珍
深圳市平冈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该如何评课
二等奖
廖 原
广东深圳布吉高级中学
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突破
二等奖
廖仁元
江西省南康中学
人教版《有机合成与推断》教学策略
二等奖
林明勇
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等奖
林海萍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组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价值的认识
二等奖
林丽芹
北京市大兴第一中学
融信息技术于高中化学有关卤素知识的高考复习策略
二等奖
林伶
成都十一中
在初三女生班运用化学课时目标学案的研究
二等奖
林玩花
广州市执信中学
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尝试
二等奖
刘镔
北京景山学校
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等奖
刘春凤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分析
二等奖
刘洪莲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创设学习情境 优化理论教学
二等奖
刘健
深圳市平冈中学
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二等奖
刘景义
陈晶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还课堂、还自主给学生,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二等奖
刘开福
重庆市綦江中学
基于问题的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和实践
二等奖
刘盼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浅谈对化学新课程价值的认识
二等奖
刘强
天津市第三中学
吃蟹感悟——谈合作学习策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二等奖
刘秋华
江西省南康中学
人教版《实验化学》的教学策略
二等奖
刘文芳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课堂教学中科学预设、优化处理实验意外,
有助于备考学生综合素养
二等奖
刘小平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论文《初中化学利用电子白板构建双主互动课堂策略初探》
二等奖
刘瑜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走进生活世界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二等奖
龙翔
四川省绵阳中学化学组
新课程中化学校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实施研究
二等奖
卢全军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教体局教研室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用语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二等奖
陆荣清
扬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从质疑、探究开始
二等奖
罗桂山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教研室
从对症下药浅谈教学的有效性
二等奖
罗俊玲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二等奖
罗萍丽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走进化学新课程,构建化学新课堂
——浅谈对化学新课程价值的认识
二等奖
麻雨虹
彭海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设计
二等奖
马翠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高考复习策略
二等奖
马庆兰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关于有机物对称性的训练问题
二等奖
毛学寨
深圳市平冈中学
高考化学实验的有效复习策略
二等奖
苗壮
安徽省蚌埠三中
转变教学思想 适应新课程改革
二等奖
穆卫国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的
教学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
二等奖
倪霞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不同模块中“蛋白质”的教学目标
确定和教学策略选择
二等奖
潘志明
海南省海口市长流中学
化学多媒体课堂辅助教学的反思
二等奖
盘光毅
四川省双流县中学
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和有效教学的思考
二等奖
彭敏
深圳市平冈中学
科学探究阿伏加德罗定律随想
二等奖
钱胜
重庆巴蜀中学
论文《工业合成氨中原料气净化原理再探》
二等奖
乔军师
陕西省神木县第四中学
新课程下加强和改进学生作业的思考
二等奖
邱际华
成都树德协进中学
重视化学实验探究,备考新教材教、学效益
二等奖
邱石敏
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
实施“三维七段”  构建高效课堂
二等奖
荣林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效课堂研究
二等奖
阮绪国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第一中学
化学试卷讲解的创新
二等奖
施德春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浅析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
二等奖
石运富
王德新
刘波
山东临沂平邑县地方二中
“强强联合”结硕果
——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模块研究初探
二等奖
宋微
海南省文昌中学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
二等奖
宋小忠
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中心学校
创新化学演示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等奖
宋志刚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师失败演示实验的反思
——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元素
二等奖
苏美华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
实验方案设计的教学策略探析
二等奖
孙海霞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高三化学复习中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
二等奖
孙娟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新课程下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二等奖
孙玲
四川省成都市成飞中学
分组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二等奖
孙涛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初探
二等奖
孙晓春
云南昆明第十四中学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二等奖
谭冬梅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新课程中“‘四环导学’魅力课堂”实践与研究
二等奖
谭宇鹏
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
《化学与生活》教学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陶皓月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探究式教学与实施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二等奖
童素芳
四川省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二等奖
王大华
湖北保康一中
关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元素化合物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等奖
王德成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中学校
关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思考
二等奖
王福成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创设探究问题情境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
二等奖
王怀军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高三化学复习方法及策略
二等奖
王惠斌
霞浦六中
“控制变量法”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二等奖
王慧
徐伟念
北京景山学校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二等奖
王静波
朱慧娟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二等奖
王爽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探寻高效有趣的化学复习课
二等奖
王娓
广东深圳布吉高级中学
浅谈新课程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有效教学
二等奖
王文亮
云南省玉溪市教科所
谈三维目标在新课标卷高考化学试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二等奖
王文震
顺义一中
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等奖
王晓静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
高三以氧化还原为主线进行知识整合的复习策略
二等奖
王心田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非连续文本”试题在高考化学试卷中的体现
二等奖
王秀莉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二等奖
王艳丹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B组
“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的特色与瑕疵
二等奖
王胤琪
湖北省通山县黄沙铺镇中学
研究论文:《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二等奖
王永森
北京市第九中学
高考有机热点背景信息分析——双烯合成反应
二等奖
王宇阳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东区)
《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二等奖
王仲如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浅析中学化学基本概念》
二等奖
温利广
广州市花都区北兴中学
初中化学环境专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二等奖
巫继军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中学
浅谈“启发—探究教学法”在《原电池》教学中的应用
二等奖
吴华健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中学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尝试
二等奖
吴京谷
镇海中学
例谈化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创设
二等奖
吴小梢
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中学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二等奖
吴晓丹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高考有机题的热点之一——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二等奖
吴志军
海南省文昌中学
关于2011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与评价
二等奖
相文兰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二等奖
邢苗苗
北京市第55中学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策略初探
二等奖
修明磊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
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化学试题分析
二等奖
徐汉红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
化学高考中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与策略
二等奖
许萍
宋文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的研究
二等奖
许益霞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
《氧化还原反应》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二等奖
薛春兰
江苏南京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
在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中提高
二等奖
薛盼
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原成都航天中学)
研究论文成果(浅谈新课改理念下DJP教学对化学教学的影响)
二等奖
严红莲
海南省海口市海府二横路8号海口实验中学
巧用错误资源,让化学课堂别样精彩
二等奖
杨金凤
浙江宁波市镇海中学化学组
浅谈化学实验人文教育功能的开发
二等奖
杨金美
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起跳板”
——《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策略初探
二等奖
杨丽峰
北京市陶行知中学
探究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及策略
二等奖
杨莲
广州市东圃中学
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为例
二等奖
杨松林
安徽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论文
二等奖
杨阳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物质结构》教学策略分析
二等奖
杨莹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等奖
杨远琼
谢冰洁
成都市龙泉第一中学
用激励性评价达成化学课堂积心理氛围的建构
二等奖
杨章玲
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一中
初中化学开展有效探究的实践尝试
二等奖
杨珍娥
深圳市平冈中学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二等奖
叶书艳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棠湖中学
不同版本教科书“化学键”内容比较及教学建议
二等奖
尹求元
浙江嘉兴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从高考试题命题模式看高三复习方法
二等奖
于江
浙江省桐庐中学
教材栏目【你知道吗】的思考与实践
二等奖
于茜
董一明
北京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有效预习─高效课堂之始
二等奖
于欣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浅谈高三化学复习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
——相似问题,归类研究
二等奖
于秀华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变化技能在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等奖
虞丽琴
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化学组
新课程中高中化学实验设计的初探
二等奖
袁红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袁玉娟
北京市育英学校
新课程 新课堂
二等奖
张才溢
四川省双流县华阳中学
更新观念  转变方式
二等奖
张春玲
李海伶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浅谈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应用价值分析
二等奖
张富
云南昆明市第二十四中学
《化学教学中实验现象异常的成因和利用》
二等奖
张国珍
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中学
利用概念图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等奖
张辉
安徽省界首市教研室
2011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与研究
二等奖
张静
北京市第55中学
“破立法”教学在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尝试与探索
二等奖
张丽莉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
高效课堂的三点体会
二等奖
张庆光
云南昆明市禄劝县民族中学
有机反应复习策略
二等奖
张守波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苯酚复习的教学设计
二等奖
张双
徐晨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对化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二等奖
张松林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中学
问题导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二等奖
张艳萍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浅谈化学的螺旋上升式教学
二等奖
章惠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设计初探
二等奖
赵冰清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初中“化学反应类型教学”
二等奖
赵果求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化学组
以《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为例
谈化学课上如何让学生“鲜活”起来
二等奖
赵娟娟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新课程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二等奖
赵梦奕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教学策略研究
二等奖
赵茜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分校
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
二等奖
赵向军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改进创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二等奖
赵新华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八中学
《氧化剂和还原剂》说课稿
二等奖
赵旭红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
浅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二等奖
郑海燕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
二等奖
钟建华
广东深圳布吉高级中学
关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思考
二等奖
钟正权
湖北省谷城县谷伯中学
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二等奖
周爱荣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中学
激发学习兴趣,扬起自信风帆
二等奖
周安越
海南省定安思源实验学校
二氧化碳的制取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应用
二等奖
周存军
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高考化学卷考查“目的性”试题的研究
二等奖
周家国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
浅谈化学课堂学生“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等奖
周建英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二中学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等奖
周名翠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课堂效率
二等奖
周庆华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高一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评价研究》
二等奖
周伟
四川省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
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化学老师
二等奖
周伟
四川省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等奖
周卫平
贾艳君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基于理解力培养的化学核心概念教学
二等奖
周锡良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化学教师专业化的思考
二等奖
周毅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等奖
邹发斌
广东深圳市布吉高级中学
再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等奖
肖春丽
郑州市第四中学
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性研究
二等奖
邓军军
郑州市第九中学
TFU课例设计与反思—高中化学必修《化学反应的快慢》
二等奖
张慧勤
郑州市102中学
怎样确定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等奖
张明
郑州五中
浅谈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策略
二等奖
王慧娟
郑州扶轮外语学校
浅谈初中化学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等奖
谢艳丽
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等奖
马莉
郑州市第九十二中学
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二等奖
荆媛丽
郑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运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二等奖
曹润林
榆林市第十中学
新课改理念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初探
三等奖
陈定军
四川省双流县大林初级中学
教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随意识记与不随意识记
三等奖
陈小明
江西会昌二中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三等奖
冯莉丽
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
由一堂失败的化学活动课引起的思考
三等奖
龚长乐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
《学好元素化合物需过“三观”》
三等奖
胡新灵
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
2-4高考试题研究分析
三等奖
黄海波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组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价值的认识
三等奖
黄文武
湖南长沙南雅中学
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三等奖
李彬
成都市第三十七中学化学组
学生为主 效率为王
三等奖
李卫琼
四川成都双流县棠湖中学实验学校
实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三等奖
柳军利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三等奖
卢鹏飞
安徽省界首市光武中学
乐在课堂
三等奖
马爱丰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新课程下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等奖
梅芬
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
中考试题研究分析 :《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
反应——中考典型题解法》
三等奖
钱红微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三等奖
沈雪梅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实践
三等奖
苏才春
湖北省监利县朱河中学
数与形,我的《分子的主体构型》教学观
三等奖
滕建军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三等奖
文良生
肖荣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三等奖
朱鹏飞
文良生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化学平衡中“过程论”与“状态论”的比较
三等奖
伍志宁
广州市执信中学
创设情境、巧妙点拨
三等奖
谢广常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浅析如何提高新课程高中化学
必修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等奖
谢志雯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探究
三等奖
熊金水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题型归类
三等奖
徐晓红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感悟新课程特色之有机化学基础
三等奖
杨波
海南省儋州市八一糖厂中学
帮助学困生迈开前进的步伐
三等奖
张朋朋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的认识
三等奖
张勇
胡贺冰
安徽省亳州市教育局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高三化学复习策略中的应用
三等奖
朱维昌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浅谈化学教学课堂中沉默的作用
三等奖
邹成平
湖北省谷城县谷伯中学
探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三等奖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