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隆重召开
[提要] 刘彭芝这位在基础教育一线奋斗了40多年的教育家,以“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眼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引领人大附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将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不仅如此,教育家情怀是一种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这是刘彭芝校长至宝贵的东西。
“引领 担当――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现场 新华网 李欣摄
引领基础教育 担当社会责任
——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隆重召开
新华网北京1月20日电 1月20日上午,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海淀区教委主办的“引领 担当――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在人大附中综合楼四层报告厅举行。海淀区各中小学校的校长书记、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基地第二期校长班学员、人大附中及其联合学校的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和校友代表等参加了会议。研讨会还特邀部分国务院参事出席。
研讨会由海淀区教委主任孙鹏主持,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本中、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廖厚才、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程红兵、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海淀区教工委书记张卫光对刘彭芝校长引领下的人大附中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倡导教育家办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倡导教育家办学”。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将教育家的办学思想和实践进行总结、研讨与推广,进而“造就一批教育家”,海淀区推出了教育家办学实践系列研讨会,人大附中是其中的重要一站。
刘彭芝这位在基础教育一线奋斗了40多年的教育家,以“世界的眼光和未来的眼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引领人大附中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将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在她的引领之下,人大附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专家型教师,努力创造了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实现了“国内领先,国际”的办学目标。至今,人大附中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引领者。近十余年来,刘彭芝校长和人大附中在“履行社会责任,共享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均衡”方面勇于担当,通过各种途径帮扶教育薄弱地区薄弱校,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研讨会以“引领 担当”为主题,可谓切中要害,正体现了人大附中倡导教育家办学,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人大附中以实干兴教
刘彭芝校长的主题报告题目为《中国情怀 世界视野 有因有革 返本开新 追求卓越 勇于担当》,这些关键词阐释了她作为一个教育家对当前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实践,是其“熔铸中外精华,坚持综合创新”教育思想的具体表述。
刘彭芝是一个教育家,更是一位实干家。程红兵副局长在发言中将刘彭芝引领下的人大附中文化称为“做的文化”。他从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成绩、体育成绩、艺术成绩、课程建设、科研成绩等六个方面解读人大附中成就,从辐射影响、干训师训两个方面解读人大附中的社会责任担当,并概括出“全面发展、辉煌空前”八个字。他认为,人大附中创造了基础教育几乎不可能创造的辉煌,其原因是“做的文化”。所谓“做”的文化,是指辉煌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不是“写”出来的。而这种“做”的文化根源于刘彭芝校长的“豪迈魄力”——今天的教育改革就像经济改革一样已经进入深水区,没有教育家的胆略气魄,一再瞻前顾后,事情是做不成的。
人大附中办学实践案例引领素质教育改革
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大附中的办学实践案例展示。其展示重点不在于教育教学辉煌成绩的“结果”,而在于艰难探索的“过程”,由此让与会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成功的经验可以分享,容易复制。
一是课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介绍了人大附中如何改革以形成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运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将来自教师的经验通过数据挖掘量化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检验课堂质量。人大附中在全校教师中就高效课堂进行了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就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一个一个环节进行改革,改革成果扎实有效。目前,人大附中已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生生适度互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兼顾为特点的课堂特色,宽松、自由、民主和平等的课堂文化。
二是教师。在刘彭芝“着眼点在学生,着力点在教师”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人大附中将教师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形成了教师自主发展、特长发展和团队发展有机整合的模式。人大附中教师的专业、职业与敬业在基础教育界和学生、家长中有口皆碑,老师们引领学生攀登着他们中学生涯的一个又一个高峰。物理教师宓奇和数学教师庄丽这两位年轻教师的成长充分说明,给教师发展的平台和机会、放手给他们一片天空,他们能够至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是学生。人大附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载体包括研究性学习课程、科研社会实践项目研究、中外合作研究项目研究、学生社团、各种活动等。人大附中的高考成绩优异、国内外学科竞赛、创造发明大赛、文艺体育大赛成绩突出,但与之相比较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大附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卓越的创造力、科研能力、领导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远大抱负等特质,孩子们身上那种自尊、自信、朝气蓬勃的气质让与会者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和未来。几位来自人大附中少年科学院的学生现场讲述了他们参与社科院建设、组织活动的过程和感受,一位学生谈到,“少科院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参与一场活动和举办一场活动的巨大差别,对我组织策划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有很大的锻炼和备考,也让我深切体会到了团队协作、顾全大局的重要性。”
四是氛围。人大附中形成了“爱与尊重”的校园氛围,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职员,乃至临时工,都给予了充分的尊重。正是有了爱、有了尊重,学生和教职员工都能够实现个性化发展。这也是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物理教师胡继超在刘彭芝校长的支持下,组建了桥牌队,战果辉煌;学生视频作品《一座楼的背影》将学生们对学校的热爱、对校园生活酸甜苦辣的体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中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独立思考、全面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和美学艺术修养等方面的成长,而这无不与“爱与尊重”的校园氛围有关。
教育家办学贵在尊重并坚守教育规律,贵在久,贵在继
记者了解到,2003年曾举办过“刘彭芝教育思想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在某种意义上是对10年之前那场研讨会的继续。10年时间,刘彭芝校长完成了从一个著名校长到教育家的蜕变;10年时间,人大附中走过了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的历程。正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张卫光书记在讲话中所述,人大附中所取得的成就是教育家办学实践的至好诠释——坚持教育规律和体现教育家情怀的结合。教育家懂得、尊重并且坚持教育规律。不仅如此,教育家情怀是一种对教育的责任和担当——这是刘彭芝校长至宝贵的东西。
最新资讯
- 1 通知丨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邀您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活动——教师人工智能(AI)微课展示活动
-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中小学 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
- 3 心理健康讲座丨居家防疫,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 4 精彩回顾: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讲授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5 喜报!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荣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社科学术社团奖补第一档
- 6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二期:作业设计信息化,减负提质高效率!
- 7 新教育《王子微课》课程导师何其钢邀您观看直播:极简技术支持下的“双减”智慧课堂
- 8 【教师微课展示活动丨听听他们怎么说】第一期: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是关键!
- 9 湖南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 10 保定市博野县教体局“三点发力”,扎实做好微课展示活动
搜索热点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