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双师”的同舟共进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六中学八(14)班 曾芸;指导老师 吴旭芳 随着至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开展了双师教学项目。很幸运,我们班是全国双师教学实验班。 吴老师察觉到我们的不适应,便让我们每个人都写了上双师课之后遇到的困难和感受。同时,吴老师常与我们沟通。后来,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找到了解决办法。①针对同学们本身存在的基础问题,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以及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补充。②针对两位老师有时讲的内容会重复,吴老师会在备课时先看视频,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与要求,结合我们的实际接受能力,选择其中的部分视频,教学过程中穿插视频讲解,避免重复。③为了解决李老师口音及题目看不到的问题,吴老师会准备好与李老师一样的课件进行讲解。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我们大部分同学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并融入课堂,因为双师教学是两位老师互相配合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注意力更集中,并延长了集中的时间。例如,廖同学,以前吴老师上课时她总是盲目做题,知道做对了便不听了,因此错过了学习如何分析思考难题。自从上了双师课后,她的注意力明显更集中了,认真听李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当吴老师对李老师进一步讲解与补充时,她也会认真听,有时还会记例题,课后请教同学,将没弄懂的题吃透。后来,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另外,双师教学的视频里也会有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答题,我们时会与他们比比,看谁答得快,有时我们真的比他们快呢!这让我们学习的积性明显提高,不同以往,班级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 更有趣的是,我们慢慢与李老师有了默契。有时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便大声快速回答。凑巧的是,李老师的下句话正好接应了那位同学的解答。加上李老师说话很幽默,经常能逗乐我们,给课堂添了一份生气。 上了近一年的双师课,我自己也有变化。我以前只是照着老师给我的框架做题,思考的部分较少,上了双师课后,发现一题多解,于是我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题,数学思维明显提高,成绩也在上升。 双师教学展开后,吴老师也有了很多心得,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吴老师经常从不同的方面与我们交流探讨,及时把握我们的情况,并适当调整,也让我们与吴老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感谢双师教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有困难,我们一起克服,越行越远。 双师教学,顾名思义,是两个老师同时在课堂教学,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共享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优质教学资源,给我们授课的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李老师和我们的吴老师。开始,我们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因而李老师授课的容量大、速度快,导致我们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大部分基础较弱的同学,跟不上节奏,便低头默默思考;(2)播放完视频,吴老师再进行讲解时会出现重复,浪费时间;(3)有时候因为反光看不清视频中的习题,李老师语速较快且带口音,导致部分学生干脆不看视频。
最新资讯
意见反馈
-
* 问题反馈:
-
问题截图:
最多3张
-
*手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