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第七届“基教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初中教学设计评审结果

来源: 基教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   2012-03-19 16:07:54

第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含初高中)实施成果评比及交流活动”
——初中教学设计评审结果

作者
单位
成果名称
评审结果
高国栋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中学
化学方程式
一等奖
孔凡红
北京市大兴区第六中学
分子和原子
一等奖
刘镔
北京景山学校
分子和原子
一等奖
刘传有
丁雅静
张敏刚
陈锦
安徽省蚌埠市研市
火焰的探究
一等奖
潘立红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二中学
溶液的形成
一等奖
吴秀军
刘爱民
福建泉州科技中学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等奖
周喜民
郑州六十三中
再现酸碱盐
一等奖
杨华
郑州八十三中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等奖
张明
郑州五中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等奖
陈松岭
郑州三十九中
质量守恒定律
一等奖
徐淑君
郑州八十三中
有机合成材料
一等奖
李亚萍
郑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一等奖
王晶晶
郑州二七区侯寨一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等奖
陈海燕
威海市城里中学
化学方程式
二等奖
陈鸿宗
福建泉州市安溪县玉湖中学
《开启化学之门》专题
二等奖
陈淑华
重庆市渝北区第二实验中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等奖
陈奕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溶解度
二等奖
郭毅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溶液的形成
二等奖
何平全
安徽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二等奖
孔令玲
顺义区杨镇二中
物质的溶解
二等奖
刘李梅
福建泉州市实验中学
《金属与矿物》专题
二等奖
刘小平
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
利用电子白板构建双主互动课堂
《质量守恒定律》
二等奖
马逸群
徐州市13中学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二等奖
彭晓辉
江西会昌二中
常见的酸和碱
二等奖
钱胜
重庆巴蜀中学
酸碱指示剂
二等奖
宋文
许萍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溶解度
二等奖
王峰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等奖
王谦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西区)
“元素”活动元模式
二等奖
王强
安徽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原子的构成
二等奖
温利广
广州市花都区北兴中学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等奖
徐荣芳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空气
二等奖
许艳鸿
北京市蓝天一中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等奖
阳彩霞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走进化学世界
二等奖
杨松林
安徽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离子
二等奖
杨晓伟
安徽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等奖
杨彦奎
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中学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二等奖
詹福进
刘爱民
福建泉州市安溪十中
燃烧 燃料
二等奖
张静
魏东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等奖
赵红艳
安徽蚌埠高新教育集团实验中学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二等奖
周东光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教研室
燃烧和灭火
二等奖
申伟强
郑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
二等奖
刘慧贞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溶解度
二等奖
王慧娟
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
水的净化
二等奖
谢艳丽
郑州扶轮外国语学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等奖
刘佳佳
郑州五中
燃烧和灭火
二等奖
焦会青
郑州市第70中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二等奖
曹光成
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庙滩镇第二中学
质量守恒定律
三等奖
傅绘景
海南省定安县定安思源实验学校
溶液的形成
三等奖
刘纪通
山东临沂郑旺中学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三等奖
石运富
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地方二中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三等奖
滕建军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分子和原子
三等奖
王新勇
四川省成都市文翁实验学校
化合价与化学式
三等奖
魏永宏
北京市顺义区第三中学
化合物的形成 化合价
三等奖
吴长顺
江苏省镇江市索普实验学校
溶解现象
三等奖
杨莲
广州市东圃中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三等奖
张秋月
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
元素
三等奖
张瑜
成都树德实验中学(东区)
化学方程式
三等奖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