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第七届“基教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高中教学设计评审结果

来源: 基教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交流大会   2012-03-19 16:20:19

第七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含初高中)实施成果评比及交流活动”
——高中教学设计评审结果

作者
单位
成果名称
评审结果
常伟
北京市八一中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等奖
丁爱军
江苏省扬州中学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一等奖
冯玉
山东省济南中学
盐类的水解
一等奖
郭春红
北京十二中
污水的处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等奖
郭子亮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化学能与电能
一等奖
胡圣才
安徽省五河县第二中学
硫的转化
一等奖
李淑勤
安徽亳州二中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等奖
李先栓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铝化合物”情境教学设计
一等奖
林红焰
北京景山学校
化学反应限度
一等奖
刘爱明
曹腾水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一等奖
刘爱明
吴玉环
福建泉州师范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烃的衍生物
一等奖
刘俊可
郑州外国语学校
化学键化学反应和能量
一等奖
孟祥雯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基于核心概念统领下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等奖
宁顺德
成都市龙泉驿第一中学校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等奖
宋晓敏
北京市八一中学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等奖
王洪丽
北京丰台二中
核心概念统领下的《电解池》
一等奖
王怀军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等奖
王迎喜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氧化还原反应
一等奖
王玉林
宋晓敏
北京市八一中学
化学平衡
一等奖
文友贵
成都市双流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等奖
吴征辉
安徽省蚌埠三中
盐类的水解
一等奖
许克敏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一中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等奖
严红莲
海南省海口市海口实验中学
物质的分类
一等奖
杨淑梅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气体摩尔体积探究性教学设计
一等奖
叶淑兰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硫的转化(鲁科版)
一等奖
袁亚波
四川省成都市成飞中学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等奖
张淑珍
施阿娜
福建泉州第九中学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
一等奖
赵长宏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等奖
赵霞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高中
氧化剂和还原剂
一等奖
郑启程
张谋德
福建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1
南安市成功中学2
实验化学
一等奖
周建英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二中学
化学反应中的热现象
一等奖
周卫平
贾艳君
李瑩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水溶液中的离子行为
一等奖
金新颖
北京市八一中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等奖
陈芳芳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
装备一个小药箱
二等奖
程红梅
高涛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二等奖
董瑞峰
安徽省亳州二中
醇和酚
二等奖
范羽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盐类的水解
二等奖
冯卫华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金属材料
二等奖
高春霞
北京市玉渊潭中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
二等奖
郭晓丽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
太原市实验中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二等奖
高建伟
蒋红年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化学实验专题
二等奖
高涛
高建伟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金属晶体结构的堆积模型”教学
二等奖
龚长乐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二等奖
黄婷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化学电源
二等奖
胡贺冰
安徽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二等奖
胡尚生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第二中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等奖
胡云东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
电解池
二等奖
霍继辉
吴茜
刘菲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离子反应
二等奖
江虹
北京五十七中学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二等奖
江萍
福建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几种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
二等奖
敬鳗力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二等奖
李欣宇
北京市顺义区第九中学
化学能与电能
二等奖
李雪琴
福建省莆田市第五中学化学组
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二等奖
李志刚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观念为本的《化学能与热能》
二等奖
林玉燕
福州十八中
海水资源利用与工艺流程-
二等奖
刘明
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二等奖
刘文芳
范丽梅
秦焕霞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基于问题驱动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
正确选择药物同课异构
二等奖
刘潇雅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脂肪烃
二等奖
刘懿梅
李惠勇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沉淀溶解平衡
二等奖
刘永泽
范丽梅
秦焕霞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二等奖
娄福艳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盐类的水解
二等奖
陆晓萍
秦群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电池探秘
二等奖
罗展宏
徐晨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二等奖
苗壮
安徽省蚌埠三中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二等奖
穆卫国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高三化学定性实验综合复习
二等奖
邵春生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氧化还原反应
二等奖
宋国丰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
二等奖
宋争荣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级中学
氮的循环
二等奖
孙志馨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
设置问题情境激活思维,
促发有效教学的生成
二等奖
王静怡
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
二等奖
王晓静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
氧化还原反应
二等奖
王印霞
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一中
合理选择饮食
二等奖
王印霞
黑龙江省讷河市拉哈一中
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等奖
王仲如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甲烷
二等奖
吴三妹
海南省文昌中学
醇酚
二等奖
吴艳
胡婷婷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
二等奖
谢广常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二等奖
谢立平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基于结构观建构的《醇 酚》
二等奖
邢苗苗
北京市第55中学
食品添加剂中的化学奥妙
——铁铝化合物专题复习
二等奖
熊金水
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中学
原电池
二等奖
修明磊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南校)
沉淀溶解平衡
二等奖
徐海平
郑向美
山东省文登第一中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二等奖
徐荣芳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原子结构模型
二等奖
薛鹏峰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有机化学基础》专题
二等奖
杨晓燕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铝 金属材料
二等奖
张荣娟
陕西省西安市东元路学校
爱护水资源
二等奖
张双
郑春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中学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二等奖
张松林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中学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等奖
张玉贞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职教学校氯气教学“生活化”设计
二等奖
赵果求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化学组
化学反应速率
二等奖
赵娟娟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自然界中的元素
二等奖
周家国
安徽省涡阳县第四中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水解
二等奖
周庆华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二等奖
周绍翰
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
盐类的水解
二等奖
甘强
郑州市第九中学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二等奖
陈芳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
硅及无机金属材料
三等奖
段树敏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油脂
三等奖
高翠凤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盐类的水解
三等奖
高飞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
化学方程式
三等奖
郭彩霞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环境保护》专题
三等奖
黄瑜
海南华侨中学
基本营养物质
三等奖
郎奇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糖类—葡萄糖
三等奖
李惠勇
蒋蓓蓓
安徽蚌埠第二中学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三等奖
林海萍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化学平衡
三等奖
林学平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
至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三等奖
商学进
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高级中学
《化学反应的限度》复习课
三等奖
施德春
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一节
新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等奖
唐勇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
原电池
三等奖
魏崇花
安徽省亳州二中
海水中的元素
三等奖
西星坛
淄博市第十一中学
粗盐提纯
三等奖
于茜
董一明
北京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等奖
张国珍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
“探究浓硫酸的性质”教学
三等奖
赵芬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
“物质的量浓度”探究式教学设计
三等奖
郑海燕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镁的提取与应用
三等奖
周改英
上海市洋泾中学
醋(乙酸)和酒香
三等奖
朱维昌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三等奖
邹铁林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三等奖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