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中美合作科研项目介绍

来源: 人大附中   2012-09-06 14:18:18

人大附中的中美合作项目已经进行了3年,我作为第一批成员从中受益颇深。

作为一个国际合作形式为主导的科研项目,我们主要由3所学校参加——中国的人大附中、美国的伊利诺伊理科高中(IMSA)和托马斯杰弗逊高中(TJHSST)。在这3年中,我们陆续开展了不同的研究项目,囊括了物理、生物、化学、神经科学、环境科学等众多自然科学学科。如今,已有超过150名学生和15位老师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每一个成员都乐在其中。

2011年1月IMSA访问

至开始时,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一个对于国际合作的实验。我们基本上每3周一次与IMSA和TJ负责相应项目的同学老师进行视频会议,用英文讨论各自的实验进程和研究思路。这两年中也不断有几所学校间的学生互访,一年一次面对面的学术讨论显然更为有效。比如2011年IMSA的学生来到人大附中时就参观了我们的风能实验,大家深度交流,令人难忘。

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

当然,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科研项目本身所带来的严谨、前沿的科学研究氛围。我们经常会与北京的各个重要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研究。比如我参加化学“从芒草中提取醇类能源”的项目时,就到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做了一整个学期的实验。我们熟悉了一些很先进的科学仪器,也在北大的教授和研究生那里学到了许多前沿的知识。

在北大做实验

现在正在进行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 风能研究(物理)

二、 fMRI研究(神经科学)

三、 实验室废水处理(环境科学)

四、 芒草中提取生物质能(生物)

五、 芒草中提取生物质能(化学)

经过几年的努力,各个研究小组都已经有了很理想的阶段性成果。例如生物组在《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第3期)上发表了论文《可发酵糖为底物菌种产丁醇能力的比较》,化学组在《农业工程技术 新能源产业》(2012年第4期)上发表了论文《能源作物芒草的研究与发展战略》。

第一次接触科研任务,也是第一次跟美国的同龄人有深入的合作。给我们印象为深刻的是美国同学能力综合、全面,更贴近真实社会和生活情境。相较而言,我们的学习则更关注抽象和细节问题,对知识结构的完备性要求较高。在合作中,我们关注到美国同学在课题研究中动手能力十分突出,机械装配和实验环境的搭建能力比较强,我们则更习惯于先研究理论基础再逐步考虑实物实验,在理论推演能力较强。一方面,在现在的研究项目中,我们能够优势互补,使研究任务较为有效地进行。另一方面,我们也得以学习美国同学的优势,备考个人能力,以便更加适应未来国际化环境的更高要求。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