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郭振有:刘彭芝校长有大志向、大智慧、大情怀、大责任

来源: 人民网   2013-01-21 12:16:12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发言。新华网李欣摄

2013年1月20日上午9:00在人大附中召开“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以下为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发言实录。

尊敬的刘校长,我想今天讲这么一个题目,她的教育事业高于这个时代——感悟刘彭芝。这是国外校长的评价,我觉得被是至好的学校之一,是一个奇迹。刘校长本人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其难能可贵的校长。人大附中是全世界的榜样,刘校长是中国少有的集宏大教育思想与伟大实践于一身的教育家。她的思维是创新的,她的教育事业高于这个时代。[11:34][郭振有]:刘校长的教育人生,是用大字抒写的教育家人生。她使一所学校迅速崛起,跨入世界行列。她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中国大批教育成长,提供了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我觉得刘校长的精神有四个大,有一个精神:大志向、大智慧、大情怀、大责任,有领头的精神。

第一,大志向。《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就是为成就一件大事来到这个世界的,她的梦不仅高远,而且纯洁,她决心要把自己献给教育这个崇高伟大的事业。她做班主任,带出了北京至的班集体;教数学,培养出一批顶尖的中学生数学尖子。

她有很强的忧国和报国情怀。她为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培养不出大师级的拔尖人才而着急。1997年她任校长之后,就决心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的世界名校。她认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也有智慧办一所世界的中学。当时很多老师说怕也好,怕别人说她太狂妄,她却矢志不移。

立志是人生第一课题。有志向才有力量。有志者事竟成。一位著名雕塑家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在年轻的时候就要确认自己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一个在你有生之年需要用你全部时间和全身心去完成的任务。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大志向才有大力量,我想这也是刘彭芝成功首要的秘密。

第二,大智慧。

办世界,第一需要找一个突破口。刘校长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她就认识到要办一所世界的中学的突破口就在于信息技术教育。所以1998年前后,人大附中的远程教育、视频网就已经成为全世界至先进的,并且带头开启了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阀门。

第二,要提出至先进的办学理念。刘彭芝提出的办学理念这几句话,培养目标,我觉得都是现代教育理念的一个很精辟的、有人大附中特色的表述。

第三,要改革培养模式。刘校长和老师一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早在1994年,人大附中就在全国率先开始了研究性学习,它开设的课程都是培养世界人才着眼,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潜能。

第四,要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刘彭芝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要让校园成为孩子们至向往、至喜欢、至留恋的地方。所以,人大附中用很多独特的风景,这里有为特殊行为学生创设的一个人的班级,有从一个人开始建立的舞蹈队。无论你喜欢唱歌、武术、健美操、足球、象棋、文学等等,不管先天禀赋,学习成绩,人大附中都适合他发展的平台。

第五,刘彭芝开设了10门劳动技术课。当时老师很奇怪,校长,你想办职高呀?正是这些课程,成为学校与社会实践结合的重要通道。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就是教育家所具有的眼光和胆略。

第六,让学习成为学生至幸福的事情。我们知道,今天中国大批学生特别是高中生苦不堪言。但人大附中却能让学生感到无限幸福。有一个学生说“我甚至觉得在附中幸福得都有点过头了”。

第七,的教育管理。人大附中教学管理有“四不”:不要求老师坐班,不检查老师的备课笔记、不检查老师的听课笔记、不检查老师的作业批改“。但是人大附中要求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学校针对每个老师自我发展的总体表现,确定每个教师的发展层次和梯度,这样就大地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性和创造活力。

三、大情怀。

我问过人大附中的一个老师,我说你认为刘校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跟我讲了这样一段话,首先是大爱,拨打而深厚的爱,他爱老师、爱学生、爱事业。她是用生命拥抱事业的人,她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老师成长的环境,让每一个人活得有梦想、有价值、有尊严、有幸福感。那位老师还说“刘校长的人生是用大爱和人格书写的恢宏的乐章”。

她有着如大海般博大的胸怀。一个集体里什么样性格个性的人都有。刘校长既能慧眼识人,又能大度包容。她善于发现、欣赏所有人的长处,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在班子里,她总能顾全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有时她可以至大限度地让步,以时间换取大家至终的认同。同时,她又善于融、避、忍、让他人之短。

她会像大姐,像母亲对孩子一样去体谅、关心、帮助人。她会用她发自内心的真情和如火一样的热情,感化学校每一个人。她是个非常讲重感情的人,为他人的事她为竭尽全力。她似乎有一种魔力,会让你心甘情愿跟着她没日没夜地苦干,让你不由自主地佩服她、敬畏她、追随她。

她对待农民工也能像自己人,刚才大家汇报中介绍到。是一个农民工,我当时看了留下眼泪。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很难融入城市。刘校长对待农民工、临时工,像学校师生一样的一视同仁,给以尊重,甚至特别的关照,让他们发展。试想这样的学校,是多么和谐、活跃,充满了人性的阳光,我们可以让每一个人具有成长的地方。

有几次,刘彭芝在讲话中哭了。她一身侠骨柔肠。心痛和眼泪,正是她太深厚的感情的外露。这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一个校长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彭芝给了我们更丰富更深刻的启示: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力等等,都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她的真诚、真情、情谊、情怀,由此产生的人格的魅力。也许数学能改造世界,但唯有真情和感动能改造人。有了这个人格魅力,就会更形成校长的领导志、执行力和应有的权威。

四、大责任。

当今社会,人们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希冀,就是培养会读书、能考高分,上重点大学的学生。人大附中不仅连续七年还是九年高考成绩在北京名列榜首,而且上千名学生在国内国际重要学科竞赛活动中,更多的学生在国际文艺、体育活动中获得大奖和好评。这对一所重点中学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刘彭芝想得却更多、更大、更远。一朵花开得再艳不是春天。人民期盼中国有更多优质学校。什么是知识分子?中外学者普遍认为,知识分子,校长、老师属于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使命,第一,传承和创造文化。第二,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要能够参与社会,坚守良知,勇于担当。今天的主题之一就是担当。

刘校长是一个坚守良知,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的人。她心里面装着全中国的教育,全天下的孩子。她不愿意独善其身,而要兼济天下。她期望让普天下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阳光。她常说:人的生命有大小之分。学校的生命也有大小之分。人大附中的大生命体现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她要让更多的学校分享她们的优质资源,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这就是更高境界的履行一个知识分子的、一个校长的社会的责任。

她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刚才介绍了,我就不多说了。他们为此付出的人力物力精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他们却乐此不疲。许多贫困地方来留学的孩子,品学兼优,大多考进重点大学。刘校长以博大的爱心和充满激情的人格理想,以超越时间、贫富和低于的感染力,一犁一锄地铸筑着中国教育振兴的大事,刘校长大责任意识、大责任行为,人大附中走过的路为很多重点中学树立了榜样。

至后,刘校长说她是领跑人,一个卓越的领跑人。她不停地奔跑,不仅仅是一索学校,而且领着很多学校、校长、老师在跑。虽然她已经功成名就,但仍然不满足。她从小没有偷过懒,没有睡过懒觉,到今天仍然是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曾经有人说过一句话,我记得,他在北京遇到两位教育狂人,一位就是刘彭芝。

中国的教育需要这样的狂人,什么样的狂人,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信念,对未来充满信心,精力十分旺盛,思维非常活跃,在雄心壮志驱动下表现出异于常人生命的能量和创造的努力。

刘彭芝说,她现在还在思考更多更大的教育问题。这将是一个永远思考不完的问题。教育人需要有理想、有信念,需要刘彭芝这样的狂人,这样的教育家。我们期待中国出现更多的刘彭芝这样的教育家式的校长,出现更多的人大附中这样的优质学校。谢谢大家!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