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联盟网

刘彭芝:发展教育事业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坚强支撑

来源: 人民网   2013-01-21 12:19:36

[提要] 2013年1月20日上午9:00在人大附中召开“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以下为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作主报告实录。实践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批引领者、示范者、帮扶者。

刘彭芝 

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作主报告。新华网 李欣摄

2013年1月20日上午9:00在人大附中召开“人大附中教育家办学实践研讨会”,以下为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作主报告实录。

向大家汇报人大附中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想说的话,要说的话很多,准备这个发言稿的时候,我的脑海里至先冒出的两句话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话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从几千年中国哲学史上提炼出来的,冯友兰先生觉得这两句话至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我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担任人大附中校长十几年,现在也到了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哲学层面的问题,要求自己尽可能站高望远的时候了。

思想来思想去,至能准确表达我这十几年深切感受的也正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说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虽然很古老,但是它一直与时俱进,有因有革,不断创新:“高明而道中庸”,说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很多,其中至高明的办法是不走端,注意分寸,把握好度,稳中求进。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一脉未坠,至今仍然充满生命力的根本奥秘。高明而道中庸,是中华民族在前进道路上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克服各种困难的至大法宝。这两句话,既是中国哲学的命脉,也是中国教育的精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在改革创新中循序渐进的历程。人大附中能有这十几年的又好又快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因为我们对“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高明而道中庸”这两句有所领悟,并以认真实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人大附中这十几年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删繁就简,可以用这样的六句话24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刚才的题目: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

按照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旨趣,我们努力创办“国内领先、国际”的学校;遵循有因有革、返本开新的思路,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管理上大胆探索,有继承、有创新,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有时代气息、有面向未来发展空间的教学体系;沿着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路径,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切实的措施,帮扶薄弱学校共同进步,为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面围绕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这六句话24个字,我向大家汇报自己的体会。教育无国界,但教育家有祖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终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思考,要自问。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扎根于中国大地,有中国泥土的芬芳;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心里有中国情怀,身上有中国印记。这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世界几乎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关起门办教育,不仅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因此,在当代中国教育,在树立中国情怀的同时,还要有世界视野。无论是鸦片战争的被动开放,还是至近30多年的主动开放,开放之后如何科学处理中外关系,就必须是文化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处理得好不好,影响至关重大。

东海有圣人,西海也有圣人;中国有文化,外国也有文化。在文化观上,我们必须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在正确处理中外关系上,我这里好有一比,就像大海,百川来了都接纳,但百川入海后,味道都变咸了。百川来了都接纳,这是有容乃大,味道都变咸了,这是以我为住。因此,正确处理中外关系,我们要做大海。说到底,还是要坚持以我为主,“洋为中用”。把中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结合起来,我们就成了大海。

在当代中国办教育,当然必须积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这种吸收借鉴不是照搬,更不是西化,而是消化吸收以后的自我充实和完善。作为当代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学习人家的好东西,我们自己也要有好东西让人家学习。我们的教育大树,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掌握外国各种先进的养护方法,让这棵大树长得更好。我们要通过洋为中用,至终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教育,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自觉、教育自信、教育自强。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教育家有一代教育家的时代特征。我想当代中国教育家的至大特征只能是中国情怀、世界视野,只有兼具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教育家才有新作为、大作为,让人高看一眼,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只有兼具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当代中国教育才能在造福中国人民的同时,对世界教育事业和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与科学处理中外关系相比,如何科学处理古今的关系,是个长久的话题。在中国这样古老的国家,做任何事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古今关系,发展教育事业更是如此。

中国素以崇文重教著称,中国的教育曾经长时间处在世界至高水平,孔夫子不仅是中国教育的祖师爷,在全世界教育界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诞生日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师节,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直到今天还是教育科学中的至理名言。金科御立、孔子之后,从朱熹到王阳明,再到蔡元培、陶行知,中国从来不乏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伟大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业绩永远是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骄傲,永远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把好传统继承好,把老祖宗的经典运用好,是一种基本的职守和担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出息、有贡献的人必须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共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当然要把祖宗之法护好、用好,但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社情、国情、世情的变化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也是一种基本的职守和担当。

泥古不化也罢,数典忘祖也罢,都是没有前途、没有出息的表现,凡事皆有因缘,能站在巨人肩上前进,是一种大幸运。光讲继承不讲创新,我们就不能进步,光讲创新不讲继承,我们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延续中国教育事业的香火,实现中国教育事业的永续发展必须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也就是有因有革,返本开新。

有因有革,才会有连续性,连绵不绝。返本开新态度有厚基础、生生不已。人大附中这些年的教育实践,就是科学处理古与今的关系,围绕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做文章,在有因有革、返本开新中少述前贤、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就是科学处理中与外的关系,围绕中体与西用做文章。在中国情怀、世界视野中打通中国与世界的关爱。

在今日中国,评价一种教育思想好不好,评价一种教育实践好不好,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把历史、现实与未来贯通起来,把中国与世界贯通起来。人大附中这十几起一直在这方面积探索,争取走出一条熔铸古今中外、综合创新、别开生面的成功之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感召和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中国梦”的怀想者和实践者。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也必须伴随着中国教育的伟大复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怀想中国梦,实践中国梦,就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坚强支撑。中国梦是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理想感召和激励我们有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行动。我们人大附中人怀想和实践中国梦,就是要以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用有因有革、返本开新,通过追求卓越、勇于担当,创办国内领先、国际的中学,帮扶更多的薄弱中学,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增光,为促进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

实践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一批引领者、示范者、帮扶者。面对全球性教育竞争,中国迫切需要建设一批世界大学,也迫切需要建设一批世界中学。然后,通过排头兵的示范和引领,先进者的帮扶和带动,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提高。人大附中已经做的事情、正在做的事情、将来还要做的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两方面:一方面,努力把自己办成“国内领先、世界国际”的中学,办成展示中国素质教育成就的窗口。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学的辐射效应,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让全国各地中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派出干部和教师,到北京城乡的薄弱中学,到河南、贵州、宁夏、甘肃等贫困地区的中学联合办学。办好人大附中,是一种引领;帮扶薄弱学校,是一种担当。引领和担当才是人大附中工作的“一体两翼”,才是完整和真实的人大附中。也正是在引领和担当的过程中,人大附中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努力成就一所中学的价值至大化。

在人大附中,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实践,是一种知行合一,是一条要长期走下去的路。我们围绕这24个字,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从校长到教师,我们都在以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精神办学,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的学生,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请进来、走出去帮助更多的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中国情怀、世界视野、有因有革、返本开新、追求卓越、勇于担当,这六句话24个字是了解人大附中的钥匙,现在我把这把钥匙交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打开人大附中之门,深入进去,多看看,多听听,多给我们的工作提意见、提建议,指导和帮助人大附中更快地进步、更好地发展。

扫一扫,下载App端
扫一扫,添加微信公众号